中醫養生保健之道
中醫養生保健之道  〉刮痧常見問題解惑

刮痧常見問題解惑

經常有人問我諸如「刮痧是不是只有瀉沒有補」「出痧就是皮下出血嗎」「出痧是不是越多越好」之類的問題,現解答幾個關於刮痧的困惑。
刮痧只有瀉沒有補?
刮痧療法又稱「砭法」,是傳統的經絡就能隨時隨地為人們治病,因此是最方便的治療手段,被古人列為四法之首。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是中醫的基本治則之一,也是刮痧療法的基本原則。從表面看,刮痧雖無直接補益或瀉邪的物質進入體內,但依靠補瀉手法在體表一定部位刺激,即可起到促進或抑製機體功能的作用,其本質屬於補或瀉的範疇。刮痧療法的補瀉作用,固然與腧穴的治療作用有關,但主要取決於刮痧操作力量的輕重、速度的急緩、時間的長短、刮拭的方向、刮痧的次數等因素,是依靠補瀉手法來實現的。因此刮痧並非只有瀉沒有補,而是因手法有異。
出痧就是皮下出血嗎?
很多人爭議刮痧是損傷毛細血管造成的皮下出血,那麽為什麽有的地方不出痧呢?為什麽每刮一次出痧都會減少呢?中醫認為,刮痧時體內致病因素由經絡溢出,積聚皮下,出現形狀如沙粒,或散在,或密集,或成片,或融合的「痧」,也稱「痧毒」。痧是滲出於脈外含有毒素的離經之血,出痧的過程是排毒的過程。
西醫認為在許多疾病的過程中,由於細菌、病毒的侵害,產生毒素、毒性物質,代謝產物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在體內出現不同程度的瀦留而成為危害機體健康的內毒素。這些毒素使毛細血管通透性異常,以至於黏膜、肌膚之下充血或出現充血點。這與中醫對刮痧機理的認識不謀而合。
臨床發現,健康人刮痧後不出痧,一些有潛伏病變的人則會出痧。一般會因病變部位、病情輕重、病程長短不同,出痧的部位、顏色、形態也不同。同一種病癥出痧的部位、顏色、形態又有一定的規律性,這種規律與經脈循行分布、全息穴區及臟腑經絡的病理狀態有直接的關系。
出痧是不是越多越好?
有人認為出痧是排毒的過程,那是不是出痧越多就越好呢?刮痧時我們要求「徐而和」的手法,操作時通過透皮入骨的手法達到臨床效果。切忌使用暴力手法強行出痧,但也忌諱僅僅在皮膚表面刮拭,這樣不但沒有治療效果,還會形成表皮水腫、皮膚破損。每一板刮拭都應速度均勻、力度平穩,避免忽輕忽重、頭輕尾重或頭重尾輕的現象。一些肥胖、肌肉發達或是氣血不足者不易出痧,腹部頭面部等部位也不易出痧,因此不可盲目暴力刮痧。現在美容院的所謂儀器刮痧,刮拭後全身通紅,每個部位都是一模一樣的痧象,且在刮拭過程中未做到辨證、循經,是不可取的。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