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卷九引《許仁則方》巴豆丸
制法 |
上藥合搗令如膏可為丸,如硬,加蜜為丸。 |
功能主治 |
飲氣嗽,經久不已,漸成水病,大小便秘澀,頭面身體浮腫,服大干棗三味丸,雖覺氣暫歇,然病根深固者。 |
用法用量 |
每服3-4丸,還以桑白皮飲送下,1日2次。如利即減,秘即加,常以大便調為候。病甚,時時取鴨塘亦佳。 |
注意 |
忌蘆筍、野豬肉。 |
摘錄 |
《外臺》卷九引《許仁則方》 |
《圣惠》卷四十八巴豆丸
制法 |
上為末,細研巴豆、杏仁如膏,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
功能主治 |
心腹積聚,時有疼痛。 |
用法用量 |
每服2丸,空心以溫水送下。如未覺,即加至5丸。 |
摘錄 |
《圣惠》卷四十八 |
《圣惠》卷三十四巴豆丸
制法 |
上為末,消黃蠟為丸,如粟米大。 |
功能主治 |
牙齒蟲蝕有蚛孔,疼痛不可忍者。 |
用法用量 |
綿裹1丸,納蚛孔中。 |
摘錄 |
《圣惠》卷三十四 |
《圣惠》卷七十一巴豆丸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
功能主治 |
婦人疝瘕,及血氣疼痛。 |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以熱酒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七十一 |
《圣惠》卷六十八巴豆丸
制法 |
上為末,以雞子清和為丸,如綠豆大。 |
功能主治 |
箭頭入肉。 |
用法用量 |
先以針撥開箭瘡口,用乳汁化1丸,上在撥開處,用醋面紙封貼。貼處當癢,癢極不可忍,則其鏃自出也。多年者兩上,新者一上,箭鏃自出。 |
摘錄 |
《圣惠》卷六十八 |
《圣惠》卷四十九巴豆丸
制法 |
上為末,入巴豆、硫黃同研令勻,用軟飯為丸,如綠豆大。 |
功能主治 |
破積聚,消宿食。主冷氣積聚,宿食不消。 |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以生姜湯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九 |
《圣惠》卷四十九巴豆丸
制法 |
上為末,入諸藥研令勻,以面糊為丸,如黃米大。 |
功能主治 |
癥病久不消,萎黃羸瘦,不欲飲食。 |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空心以醋湯送下。得轉下惡物為效。 |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九 |
《圣惠》卷四十九巴豆丸
制法 |
上為末,入巴豆,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
功能主治 |
暴癥,氣攻心腹,脹痛不欲飲食。 |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空心以生姜湯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九 |
《圣濟總錄》卷九十七巴豆丸
制法 |
醋1盞,煮一饋久,取出研爛,用飯半匙為丸,作70丸。 |
功能主治 |
大便不通。 |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空心煎粟米飲送下。良久呷熱茶湯投即通。 |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九十七 |
《肘后方》卷六巴豆丸
制法 |
上藥治下篩。 |
功能主治 |
耳聾。 |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巴豆散”。 |
摘錄 |
《肘后方》卷六 |
《千金》卷十五巴豆丸
制法 |
清酒5升,煮3日3夕,碎,大熟,合酒微火煎令為丸,如胡豆大。 |
功能主治 |
寒癖宿食,久飲飽不消,大秘不通。 |
用法用量 |
欲取吐下者,每服2丸。 |
摘錄 |
《千金》卷十五 |
《圣惠》卷四十八巴豆丸
制法 |
上為末,入巴豆,都研令勻,用糯米飯為丸,如小豆大。 |
功能主治 |
積聚,宿食不消,心腹脹滿疼痛。 |
用法用量 |
每服2丸,食前以生姜、橘皮湯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四十八 |
《外臺》卷二十二引《廣濟》巴豆丸
制法 |
上藥相和,研為丸。 |
功能主治 |
牙疼。 |
用法用量 |
以綿裹著所疼處咬之,1日3次。如有涕唾,吐卻,勿咽入喉中。 |
摘錄 |
《外臺》卷二十二引《廣濟》 |
《普濟方》卷一九七巴豆丸
制法 |
上藥搗為丸,如金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瘧疾。 |
用法用量 |
先熱發服1丸。 |
摘錄 |
《普濟方》卷一九七 |
《圣濟總錄》卷一七二巴豆丸
制法 |
上藥冷水浸1宿,去皮研,與蠟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小兒急疳,及蝕唇鼻。 |
用法用量 |
每用1丸,含之。仍吐其汁,若誤咽在喉中,喉腫閉塞,吐利者,急煎黃連湯及藍葉汁等解之。 |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七二 |
《圣惠》卷四十九巴豆丸
制法 |
上為末,入巴豆等同研令勻,磨香墨濃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積年食癥。 |
用法用量 |
每服臨臥時用干柿1枚,分為3分,以1分嚼破裹藥1丸咽之。如此服3丸后,少吃湯飲下之,至明當利下宿食,隔日再服,取愈為度。 |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九 |
《圣惠》卷四十九巴豆丸
制法 |
上藥京三棱、干漆為末,入在巴豆膏內同熬,及一半,次入硼砂更熬令稠,后下大黃、青橘皮、附子、香墨等,和搗為丸,如綠豆大。 |
功能主治 |
久積癥癖,及一切惡氣。 |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空心煎橘皮湯送下;血癥塊,即用當歸酒送下;一切惡氣,溫酒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九 |
方出《續本事》卷二。名見《醫部全錄》卷二二二巴豆丸
別名 |
巴礬丸 |
制法 |
上藥于新瓦上煅令江子焦赤為度,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
功能主治 |
急中風,口閉涎上,欲垂死者。 |
用法用量 |
巴礬丸(《金鑒》卷三十九)。 |
各家論述 |
《中風斠詮》:尤在涇曰,巴豆為斬關奪門之將,用佐白礬以吐痰,因其性猛烈,故蜜丸含化,是急藥緩用之法。壽頤按:巴豆最是猛烈,此方且不去油,如曰含化,則雖用蜜丸,必不能少減其毒,雖可開痰,必致上吐下瀉,觀此方用綿裹納入口中近喉,引之吐痰,是僅取其氣,不食其質,必以線縛住此綿裹之藥,不令吞咽,俟得吐而引藥去之,是古人用意之周密處。 |
摘錄 |
方出《續本事》卷二。名見《醫部全錄》卷二二二 |
《醫部全錄》卷一九四巴豆丸
制法 |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引水下行,運脾中濁氣。主脾胃內傷酒食,下注腳氣。 |
用法用量 |
每服5-6丸或10丸,溫水送下。 |
摘錄 |
《醫部全錄》卷一九四 |
方出《攝生眾妙方》卷十,名見《仙拈集》卷三巴豆丸
制法 |
搗爛作1丸。 |
功能主治 |
小兒喉中痰壅喘甚。 |
用法用量 |
以棉花包裹,塞鼻,男左女右。痰即墜下。 |
摘錄 |
方出《攝生眾妙方》卷十,名見《仙拈集》卷三 |
《醫統》卷六十四巴豆丸
別名 |
巴椒丸 |
制法 |
上為極細末,飯為丸,如黍米大。 |
功能主治 |
蟲牙疼痛,蝕孔空虛。 |
用法用量 |
巴椒丸(《仙拈集》卷二)。 |
摘錄 |
《醫統》卷六十四 |
《普濟方》卷五十四巴豆丸
制法 |
上藥搗為2丸。 |
功能主治 |
耳鳴。 |
用法用量 |
綿裹塞耳中。 |
摘錄 |
《普濟方》卷五十四 |
《圣濟總錄》卷一一四巴豆丸
別名 |
通靈丸 |
制法 |
上藥搗爛,捻如棗核。 |
功能主治 |
耳聾鼻塞,不聞音聲香臭者。 |
用法用量 |
通靈丸(《外科精義》卷下)。 |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一四 |
《圣濟總錄》卷一二○巴豆丸
制法 |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一切風齒疼痛。 |
用法用量 |
以綿裹置于痛處咬之,勿咽津液。 |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二○ |
《圣惠》卷四十九巴豆丸
制法 |
上為末,用頭醋1碗于鍋內,先入巴豆,煎2-3沸,后入諸藥,煎令稠,可丸即丸,如麻子大。 |
功能主治 |
久厭食,癥塊不消。 |
用法用量 |
每服3-5丸,空心以生姜湯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九 |
《外臺》卷十二引《廣濟》巴豆丸
別名 |
三圣丸 |
制法 |
大黃治下篩,取巴豆、杏仁別搗如膏,和大黃,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癖結,心下硬痛。 |
用法用量 |
三圣丸(《普濟方》卷一七五)。 |
注意 |
忌生冷、油膩。 |
摘錄 |
《外臺》卷十二引《廣濟》 |
巴豆(去皮心,醋煮半日,一分) 砂 大黃(炒,各一兩) 五靈脂 桃仁(各三分) 木香(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淡醋湯、空心下五丸,熱酒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