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育生女科.產后編》卷上八味地黃丸
制法 |
上藥為末,煉蜜為丸。 |
功能主治 |
產后虛汗不止,血塊不落。 |
用法用量 |
每服10克,溫開水送下。 |
摘錄 |
《博育生女科.產后編》卷上 |
《辯證錄》卷二八味地黃丸
功能主治 |
補腎水,降虛火。主陰虛火旺。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
摘錄 |
《辯證錄》卷二 |
《傅青主女科·產后編》卷上八味地黃丸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
功能主治 |
產后虛汗不止,血塊不落。 |
用法用量 |
每晚服。 |
注意 |
宜謹避風寒,勿用利水藥。 |
摘錄 |
《傅青主女科·產后編》卷上 |
《杏苑》卷四八味地黃丸
制法 |
依法修合,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腎氣虛衰,不能攝養,使邪水溢上,多吐痰涎。 |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食前滾湯送下。 |
摘錄 |
《杏苑》卷四 |
《嵩崖尊生》卷六八味地黃丸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
功能主治 |
腎虛耳聾。 |
用法用量 |
每服100丸。3服效。 相火盛,去桂、附,加知母、黃柏各2兩,遠志、菖蒲各2兩。 |
摘錄 |
《嵩崖尊生》卷六 |
《醫部全錄》卷三三一引《體仁匯編》八味地黃丸
別名 |
加味地黃丸、八仙長壽丸、冬味地黃丸、八仙長壽丹、麥味地黃丸、麥味丸 |
制法 |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
功能主治 |
滋補。主產后虛羸久咳,虛損勞熱,咳嗽吐血,潮熱盜汗。 |
用法用量 |
加味地黃丸、八仙長壽丸(《痘疹傳心錄》卷十五)、冬味地黃丸(《胎產心法》卷上)、八仙長壽丹(《醫鈔類編》卷十三)、麥味地黃丸(《湯頭歌訣白話解》)、麥味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本方改為湯劑,名“冬味地黃湯”(見《胎產心法》),又名“麥味地黃湯”(見《金鑒》)。 |
摘錄 |
《醫部全錄》卷三三一引《體仁匯編》 |
《廣嗣紀要》卷十五八味地黃丸
制法 |
上藥銼,焙,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麻仁大。 |
功能主治 |
小兒稟賦不足,腎氣虛弱,骨髓枯竭,囟大頭縫不合,體瘦語遲,行步多艱,齒生緩。 |
用法用量 |
每服15丸或25丸,至30丸,空心溫鹽湯送下;溫酒亦佳。 |
摘錄 |
《廣嗣紀要》卷十五 |
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或下元衰憊,臍腹疼痛,夜多漩溺等證。
熟地黃(九蒸為度,搗膏)八兩 干山藥四兩 山萸肉四丙 白茯苓 丹皮 澤瀉各三兩 肉桂附子各一兩,,右八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集注】趙獻可曰:君子觀象于坎,而知腎中具水火之用。今人入房而陽易舉者,陰虛火動也;陽事先痿者,命門火衰也。真水竭則隆冬不寒,真火熄則盛夏不熱。是方也,熟地,山藥,澤瀉,丹皮,茯苓,山萸皆濡潤之品,所以能壯水之主;肉桂,附子辛潤之物,能于水中補火,所以能益火之原。水火得其養,則腎氣復矣。喻昌曰:『金匱』用八味丸,治腳氣上入少腹不仁者。腳氣即陰氣,少腹不仁即攻心之漸,故用之以驅逐陰邪也。其能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則因過勞其腎,陰氣逆于少腹,阻遏膀胱之氣化,小便不通利,故用之溫養下焦,以收腎氣也。其短氣有微飲者;飲,亦陰類,阻其胸中之陽,自致短氣,故用之引飲下出,以安胸中也。消渴病,飲水一斗,小便亦一斗,此腎氣不能攝水,小便恣出,源泉有立竭之勢,故急用以逆折其水也。夫腎水下趨之消證,腎氣不上升之渴證,非用是以蟄護封藏,蒸動水氣,舍此曷從治哉!后人謂八味丸為治消渴之圣藥,得其旨矣。柯琴曰:命門之火,乃水中之陽。夫水體本靜,而川流不息者,氣之動,火之用也,非指有形者言也。然火少則生氣,火壯則食氣,故火不可亢,亦不可衰。所云火生土者,即腎家之少火游行其間,以息相吹耳。若命門火衰,少火幾于熄矣。欲暖脾胃之陽,必先溫命門之火,此腎氣丸納桂,附于滋陰劑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補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腎氣也。故不曰溫腎,而名腎氣,斯知腎以氣為主,腎得氣而土自生也。且形不足者,溫之以氣,則脾胃因虛寒而致病者固痊,即虛火不歸其原者,亦納之而歸封蟄之本矣。崔氏加減八味丸,以五味之酸收,易附子之辛熱,腎虛而不寒者宜之也。『千金方』于八味外,更加元參之咸寒,以助熟地而滋腎;加芍藥之酸寒,助丹皮以滋肝。總之為桂附加鎖鑰耳。以之壯水則有余,以之益火恐不足也。『濟生方』加牛膝,車前以治水腫,倍茯苓以輔地黃,山藥,茱萸,與澤,丹,車,牛等列,隨證加減,允為得法。益陰腎氣丸于六味外加當歸,五味,柴胡,以治目暗不見,化裁愈妙矣。
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或下元衰憊,臍腹疼痛,夜多漩尿等證。
熟地黃(九蒸為度,搗膏,八兩) 干山藥(四兩)山萸肉(四兩) 白茯苓 丹皮 澤瀉(各三兩) 肉桂 附子(各一兩)
上八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集注】趙獻可曰∶君子觀象于坎,而知腎中具水火之用。今人入房而陽易舉者,陰虛火動也;陽事先痿者,命門火衰也。真水竭則隆冬不寒,真火熄則盛夏不熱。是方也,熟地、山藥、澤瀉、丹皮、茯苓、山萸皆濡潤之品,所以能壯水之主;肉桂、附子辛潤之物,能于水中補火,所以能益火之原。水火得其養,則腎氣復矣。
喻昌曰∶《金匱》用八味丸,治香港腳上入少腹不仁者。香港腳即陰氣,少腹不仁即攻心之漸,故用之以驅逐陰邪也。其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則因過勞其腎,陰氣逆于少腹,阻遏膀胱之氣化,小便不能通利,故用之溫養下焦,以收腎氣也。其短氣有微飲者,飲,亦陰類,陰其胸中之陽,自致短氣,故用之引飲下出,以安胸中也。消渴病,飲水一斗,小便亦一斗,此腎氣不能攝水,小便恣出,源泉有立竭之勢,故急用以逆折其水也。夫腎水下趨之消證,腎氣不上升之渴證,非用是以蟄護封藏,蒸動水氣,舍此曷從治哉!后人謂八味丸為治消渴之圣藥,得其旨矣。
柯琴曰∶命門之火,乃水中之陽。夫水體本靜,而川流不息者,氣之動、火之用也,非指有形者言也,然火少則生氣,火壯則食氣,故火不可亢,亦不可衰。所云火生土者,即腎家之少火游行其問,以息相吹耳。若命門火衰,少火幾于熄矣。欲暖脾胃之陽,必先溫命門之火,此腎氣丸納桂、附于滋陰劑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補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腎氣也。故不曰溫腎,而名腎氣,斯知腎以氣為主,腎得氣而土自生也。且形不足者,溫之以氣,則脾胃因虛寒而致病者固痊,即虛火不歸其原者,亦納之而歸封蟄之本矣。崔氏加減八味丸,以五味之酸收,易附子之辛熱,腎虛而不寒者宜之也。《千金方》于八味外,更加元參之咸寒,以助熟地而滋腎;加芍藥之酸寒,助丹皮以滋肝。總之為桂附加鎖鑰耳。以之壯水則有余,以之益火恐不足也。《濟生方》加牛膝、車前以治水腫,倍茯苓以輔地黃、山藥、茱萸,與澤、丹、車、牛等列,隨證加減,允為得法。益陰腎氣丸于六味外加當歸、五味、柴胡,以治目暗不見,化裁愈妙矣。
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臍腹疼痛,夜多漩溺,或陰盛格陽,內真寒而外假熱等證。(張)按∶脾胃虛寒之至者,丹澤甚非所宜,減此二味,加牛膝、杜仲、鹿茸、五味子更佳,即七味丸加熟附子一兩,切片,微火焙。
腎有兩枚,皆屬于水,雖有左右之分,初無水火之別,考之《內經》,昭然可覽。
《仙經》曰∶兩個一般無二樣,中間一點是真精;又曰∶兩腎中間一點明。夫真精者,明也。即命門相火也。命門乃穴名,而其穴在兩腎中間,蓋一陽生于二陰之間,所以成乎坎,而象天之北也。《經》曰∶少火生氣,人無此火生化之源幾乎息矣。非附子雄健不足以噓既槁之陽春。王太仆曰∶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此方是也。按∶六味地黃丸專補左尺腎水,八味丸既補左尺腎水,兼補右腎相火。少年水虧火旺,宜服六味丸;老年水火俱虧,宜服八味丸。況老年腎臟真水既虛,邪水乘之而為濕熱,以作腰痛足痿,痰唾消渴,小便不禁,淋閉等證,非桂附之溫散而能治之乎?昧者畏其熱,殊不知所補之火乃真陽之元也。真陽之元一得,陰翳之火潛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