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醫書籍 > 《臨床激光治療學》 > 二十五、胃切除后縫線殘留

二十五、胃切除后縫線殘留

概述

胃大部切除術中縫合不均,致恢復術縫合線外露腔內,從而產生不同的癥狀。在直視下于吻合周圍和殘胃小彎側見有縫線殘留,有的稍露出粘膜,有的外露幾厘米,呈游離狀態。少者1~2條,多者圈曲成團,一般色澤與絲線本色一致,但多數縫線外露表面包裹一層炎性分泌物。在文獻中各家報道不一。縫線殘留與否和手術時間直接關系。總體上術后3年以上很少殘留。

由于縫線呈異物性反復刺激,于殘留縫線外的粘膜常見到明顯的充血、水腫、糜爛,甚至出血,有的形成殘線性潰瘍。縫線殘留如果不引起明顯的臨床癥狀,可讓其自然脫落,不必處理。臨床癥狀明顯的,在直視下用鉗取出或光刀切斷取出。

內鏡下激光取出縫合殘留,主要用于伴隨有糜爛出血者,不但取出殘留縫線,而且于鏡下處理糜爛潰瘍面,促其快速愈合。因有的殘留縫線可能伴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性潰瘍形成,在切除殘留縫線的同時,用稍低功率激光照射潰瘍及糜爛面有促進愈合的功率。其操作方法是:用活檢鉗鉗住殘線輕輕提拉,看清線結后,退出活檢鉗,導入光纖,用10W功率激光,時間定在自動選擇上,每次1秒。光刀頭與線結一側縫線接觸,啟動激光將線切斷,再退出光刀,用活檢鉗提出。伴隨糜爛,出血與潰瘍面者,重新導入光刀,輸出20~30W激光,對病灶面照射,每次照射時間根據病變部位反應調節,時間選擇由術者擬行。照射時,間隔糜爛、出血及潰瘍面約0.5~1cm,不要太近或插入損傷過重。術后禁食粗纖維類及堅硬或刺激性食物1~2周,及輔助常規治療均可。

如疑有幽門螺旋菌感染者同時抗菌治療,據當前快速沖擊療法報道,用紅霉素與氫離子拮抗劑聯合應用可于1~2周內治愈。輔助術后抗幽門螺旋菌治療,對真性螺旋菌感染者有積極的協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