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皮膚癌

(一)概述

皮膚癌(dermalcancer)為來自外胚葉的一類惡性腫瘤,以鱗狀細胞癌和基底細胞癌最常見。好發于裸露部位,如頭、面、頸及手背;也見于口腔粘膜、唇、舌、外陰等部位。鱗狀細胞癌發病最高,基底細胞癌發病較低,約10:1.5。

1.病因與長期強烈日曬、皮膚干燥、萎縮及發生角化者;化學性刺激,如長期接觸瀝青、煤焦油或砷劑;物理性刺激,如不穩定性疤痕、慢性潰瘍及竇道長久不愈者;皮膚增生病變,如皮膚過度角化、粘膜白斑、色素性干皮癥、乳頭狀瘤等密切相關。

2.病理為鱗狀細胞癌源于上皮細胞。即顯微鏡下可見成群上皮細胞不規律地突破基底層,向下侵入深層。鱗狀細胞有分化好的,有形成角化細胞,并見大量癌珠形成;分化不好的呈不典型或異形的鱗狀細胞。不典型的癌細胞形狀各異,大小不一,胞核染色很深、核絲狀分裂,無細胞間橋。腫瘤中不典型鱗狀細胞的多少,分不同級別,不典型細胞愈多,則惡性程度愈高。

基底細胞癌主要由基底細胞構成,特點是癌細胞巢常有分支形,多為實質性,也可見空腔出現。細胞巢組成似柱狀細胞,呈柵狀排列,象島嶼狀伸出真皮中。癌細胞為梭形,核較大,核染色很深,胞漿極少,形似表皮的基底細胞,且無細胞橋,呈浸潤性生長。

3.臨床表現 鱗狀細胞癌往往由角化病、粘膜白斑及其它癌前疾病轉化而成。生長較快,早期即形成潰瘍。有的呈結節樣或菜花狀,向深部侵犯較小,基底可移動;有的呈蝶狀,向深部浸潤較明顯,破壞性大,常累及骨骼。鱗狀細胞癌常伴有化膿性感染,伴惡臭、疼痛。多見區域性淋巴結轉移,作者遇一頭部巨大鱗狀細胞癌,其惡臭無比,膿性分泌物較多,易出血;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其發病部位以粘膜皮膚連接處鱗狀細胞癌發展最快,粘膜發病者更容易轉移。

基底細胞癌起病時常無癥狀,初期多為基底較硬斑塊狀丘疹,有的呈疣狀隆起,而后破潰為潰瘍灶改變,不規則,邊緣隆起,似火山口,底部凹凸不平,生長緩慢。轉移者極少,先發生邊緣半透明結節隆起淺在潰瘍,繼之漸擴大,可侵蝕周邊組織及器官,成為侵蝕性潰瘍。

鱗狀細胞癌以30~50歲年齡多發,基底細胞癌50歲以上多發。前者發病快,常在短期內快速生長;后者緩慢。鱗癌好發于下唇、舌、鼻、外陰、多發于皮膚粘膜交界點、潰瘍邊緣高起、紅硬、呈環狀、菜花樣外觀,周邊炎性反應顯著,多有區域淋巴腺腫大。基底細胞癌好發于眼眶、內眥(見書后附圖6,以下簡稱附圖)、鼻、頰、前額、手背;潰瘍邊緣呈蠟狀、結節形、卷起,包有的呈黑色,炎性反應輕微或無,轉移極少,主要向深部組織浸潤。

根據上述臨床表現及癥狀,可初步確診、行活檢病理檢查,對皮膚癌的分類,以及指導激光的治療方法也極其重要,而且治療效果也不同。

4.治療在眾多治療手段中,激光治療皮膚癌有積極的功能。不論腫瘤源于何部位,特別是解剖復雜而軟組織薄弱的器官,從治療療效(包括遠期療效),器官功能保護,以及美容都有獨到的綜合最佳療效,是很多手術及放療所不能比擬的,而且對面積較大治療后可再行二期激光植皮術,并且治療中失血少,或不出血,術后疼痛輕微,正常組織損傷小,對身體無嚴重干擾,治療快速。

(二)激光術前準備

手術前應視腫瘤部位及腫瘤大小而準備所需材料及備用的輔助器械。面積小者常用V切開包即可完成手術;面積大者應按常規手術切除準備敷料,嚴格消毒鋪敷。備用器械應視腫瘤源于的部位,其目的是協助暴露充分,便于激光手術。口腔頰粘膜鱗癌的需準備小拉鉤、吸引器。止血鉗及皮膚鉗等。行轉移性區域淋巴結切除的視清除淋巴結的部位、多少等進行必要的輔助性準備,但必須強調整個手術過程從皮膚切開,淋巴結切除中的分離,直至最后必須用激光刀。

術前準備應包括對病人的血壓、心肺功能、血象的常規檢查。腫瘤面積較大,源于解剖較復雜的器官,應作好配血及術中可能出現的特殊情況處理準備。尤其對年齡大、手術相對較難,而患者有冠心病等合并癥的,在掌握整體病情時,準備應急措施,或于術前先進行治療,待合并癥得到改善后再行激光術。

麻醉:麻醉選擇應根據腫瘤體積和部位,較小面積腫瘤常用局部浸潤麻醉(2%利多卡因+1:1000腎上腺素數滴,超腫瘤2~3cm注射麻醉)。面積大,源于組織器官解剖特殊,手術難度大,要行區域性淋巴結清掃術的,在選用局部麻醉時,參照選擇全麻,或神經干阻滯麻醉。

(三)激光手術

手術治療常用CO2激光(常用功率25W,聚焦);及Nd:YAG激光(使用功率30~60W),石英光刀頭削去外保護層3mm,光纖頭端60cm,長度用5%碘酊消毒,再用75%乙醇脫碘備用。手術部位按外科手術要求嚴格消毒,消毒面積與外科相同,鋪敷。CO2激光刀頭用無菌外套罩上保護(外套自制),鱗狀細胞癌用CO2激光刀平行切割,伴潰瘍改變,光刀與皮膚近90度角切割。治療面要均勻、平整,可超潰瘍面治療0.5~1cm;深度視腫瘤有無侵犯決定,可疑者達皮下組織。

面積較大,部位較特殊者用Nd:YAG激光治療。術者左手持無菌紗布,右手持光刀(石英光刀可根據病灶的切割方式配用刀柄(自制)。于腫瘤基部平行插入切割,直達正常組織。光刀采用接觸式刀割法比CO2激光簡便易行,腫瘤細胞間由于無間橋,失去正常的生理組織功能,因而激光作用于腫瘤時無正常肌組織收縮作用,尤其是用CO2激光切割時反應較明顯。對術中判斷是否達正常組織極其重要。小面積皮膚瘤,采用Nd:YAG激光刀直接插入基底,輸出高能量激光,對腫瘤采取多點插入,完全徹底破壞腫瘤細胞。在組織結構上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差異較大,40°溫度即可使腫瘤死亡。插入治療后不必將光切組織剝離,讓其自然修復脫落,又起保護痂的作用。

巨大鱗癌手術中出血較多,作者對一頭部巨大鱗癌治療(癌灶8×10cm)采用插入法腫瘤內高能量輸出激光治療,做平行基底切割,病人術中失血約150~200mL。手術中輸出激光治療后用手壓迫片刻流血很快控制,手術操作要穩、快。

區域性淋巴結轉移者,用CO2激光或Nd:YAG激光按手術要求切開皮膚,皮膚鉗夾住切口內緣組織輕拉后,光刀于皮下剝離,包括皮下淋巴結周圍的脂肪組織一同切除,不留絲毫。切割至深部用皮膚鉗夾住淋巴結向上輕提,注意淋巴組織脆弱,不可夾持過重致淋巴破裂,造成醫源性傳播,最好夾持分離下來的淋巴結上附著的纖維組織。切割完畢,按解剖縫合傷口,術中疑有污染者,于切口內放入橡皮引流條,術后24小時觀察縫合切口內流出分泌物,流出物多者,引流適當延長;流出分泌物少者,術后24小時拆除,保持創面無菌直至完全愈合。

(四)術后處理

皮膚癌術后治療視腫瘤體積,有無轉移而具體處理。面積小,除使用常規治療外,主要是作好創面的無菌處理,包括術后換藥。較大腫瘤術后,給予抗炎治療1周,加大VC用量,常用6~8g,并配合綜合性的支持治療,以扶持機體免疫力。手術行區域性淋巴結清除的轉移病者,術后應輔助化療以鞏固療效。

術后每日定時換藥,巨大鱗癌術后滲出物多,伴感染時尤甚,因此可每天換藥2次。作好手術面的清潔保護,通過換藥以觀察創面情況,以供是否二次激光術用。對術后病人檢查血色素較低者,病史長、腫瘤大、手術損傷大,有惡病質表現,應靜脈補充全血,以提高機體血色素量。

頰粘膜癌激光術后,應注意進食,禁硬、粗糙、高溫及大團塊食物,術后應給予營養豐富、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特別是激光手術后2周內極重要。保持口腔清潔,用雅士潔口劑或復方硼砂液每日漱口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