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醫書籍 > 《臨床激光治療學》 > 二十、鼻血管瘤

二十、鼻血管瘤

(一)概述

鼻血管瘤其組織結構以血管占優勢。其顏色如為鮮紅色,則示瘤內富有動脈血液;如為暗紅或甚至呈藍、黑色者,則示瘤內富有靜脈血。

臨床比較多見的鼻中隔出血性息肉(bleeding polyp of nasalseptum),常被稱為毛細血管瘤,但直性腫瘤,僅因外傷(如常挖鼻習慣)、感染、局部或全身血循環發生障礙之后,在鼻中隔軟骨段形成的一種毛細血管擴張性肉芽腫,故表面光滑或呈結節狀,色紅或紫紅,形如葡萄干,質軟,易出血。鼻中隔出血性息肉,大多發生于鼻中隔的“易出血區”,個別發生鼻甲前端。因均具有特殊外形,以及病人長期有鼻衄癥狀,臨床易診斷。

在病理切片中可見大量伴圓細胞浸潤的幼稚型結締組織,以及特別豐富的粗細不等的薄壁血管和血竇,因而被誤診為血管纖維瘤、纖維血管瘤、單純性血管瘤、毛細血管擴張性或肥大性血管瘤、或“血管肉瘤”。此外,新生物雖在臨床表現為良性,但生長極快,很容易復發,多見于女性,表明并非真性腫瘤。文獻資料記載,發生于鼻中隔軟骨及犁骨交界處的血管瘤,則可能來源于胚胎殘余的真性腫瘤。

鼻腔及鼻竇發生的真性血管瘤分為兩種:單純性血管瘤(毛細血管瘤)及海綿狀血管瘤。文獻記載鼻部及鼻竇的海綿狀血管瘤日漸增多。文獻報道還有發生于鼻骨、上頜骨者的海綿狀血管瘤。

對于進一步認識海綿狀血管瘤的問題及其他類型血管瘤的關系,以及臨床上如何處治具有實際意義。對于某些富含血管的淋巴管瘤在臨床表現上可與血管瘤相同,在處理上應和血管瘤無異。海綿狀血管瘤可在發生繼發性感染或出血時,腫瘤可消退而變成壞死性肉芽組織,或者可留有暫時痕跡。對于鼻中隔出血性息肉(假性腫瘤),或發源于鼻腔內較小的或較大的腫瘤,用激光可經鼻前孔切除,術中可將腫瘤基底所附軟骨膜一并切除,可防復發。對于較大的、基底較寬的及容易出血的鼻腔血管瘤,為減少創傷造成頜面不良面部痕跡,應配合內窺鏡進行治療。對疑為鼻腔、篩竇及上頜竇海綿狀血管瘤者,可通過上頜竇根治術加以探查激光手術。術前應視腫瘤大小,作好充分準備,對于較大血管瘤應作好備血及輸液準備,激光治療雖然療效突出、創傷也很輕微,但在激光治療過程中出血也比較多,結束治療后出血極少。

鼻腔、篩竇和上頜竇血管瘤的臨床表現常為隱蔽性鼻出血,屢經檢查。不能發現確切的出血部位,或僅看到有血來自中鼻道。如果腫瘤已侵入鼻腔,則見中鼻道內有易出血的新生物。因而早期診斷較難,可進行上頜竇診斷性穿刺,如見有血自針孔滴出,則可進行上頜竇探查術。

(二)激光術前準備

■[此處缺少一些內容]■

%利多卡因(加少量1:1000腎上腺素)2~5mL,針頭退出1cm左右時再注入麻醉藥物2mL,以麻醉后上齒槽神經。同時于眶下緣中點下1cm進針達骨膜,并觸到眶下孔,抽吸無血注入麻藥。唇齦溝粘膜下局部浸潤注射2~6mL。

(三)激光手術

單純性血管瘤用CO2激光(功率10~15W)及Nd:YAG激光(石英光纖用雙面刀片削去外保護層2mm,刀頭出光功率15~20W,或根據腫瘤需要調節激光輸出功率)。息肉樣血管瘤手術時光纖上空心保護光纖手柄(自制)。

血管瘤為單純性激光直接照射,局部組織色變白,注意不可將組織汽化。息肉樣血管瘤經鼻前孔切除時,可用一皮膚鉗夾住,用上保護手柄的Nd:YAG激光刀沿基底直接切割。瘤體切下后用激光平行于基底處理殘基。鼻腔海綿狀血管瘤治療時光纖插入瘤體,連續輸出激光5~10秒,并行瘤體多點垂直或平行基底部插入,每次輸入激光量應依腫瘤不斷調節大小功率。如診斷篩竇血管瘤,于纖維支氣管鏡下或纖維鼻鏡下直視治療。Nd:YAG激光石英光纖刀頭直接做多點狀進行治療。在治療時,由于篩竇距顱底極近,因而掌握好輸出功率及時間致關重要,切不可高功率,長時間行篩竇內激光治療,由于Nd:YAG激光波長為1.06μm,能穿透血液而直接作用于篩竇后壁顱骨,損傷過重可造成穿孔形成腦脊液漏,并發感染時后果極嚴重。

上頜竇血管瘤按上頜竇根治術式激光直接切開粘膜和骨膜,用剝離器向上剝離接近眶下孔水平。助手用拉鉤牽拉暴露,激光于尖牙窩切開竇前壁。適當擴大暴露血管瘤后用Nd:YAG激光直接血管瘤內輸入,依竇內血管瘤情況對激光進行嚴格控制。激光手術時以血管瘤色變化對瘤體進徹底切除。較大瘤體用激光刀頭切除瘤體,殘基激光高功率(40W左右)對創面做均衡光切,以干凈徹底治療為原則。術中可能出血較多,用紗布填塞上頜竇時可起止血作用,稍待3~5分鐘拆除紗布,出血現象即可改善。血管瘤體處理完畢,用Nd:YAG激光刀于竇底向鼻腔開一孔道,進行引流。縫合前上頜竇內放入青霉素粉20~40萬U,而后按解剖層次逐層縫合切口。

(四)術后處理

激光手術后,鼻腔血管瘤可給予油條紗布臨時填塞鼻腔24小時,特別是門診病人防術后繼發流血。病人激光術后24小時拆除填塞油紗條幾乎無明顯出血現象,作者根據大量病例觀察總結出,術后24小時填塞對術后繼發出血大有幫助,特別是對血管瘤大,部位特殊者。

輔助治療給予抗菌素,及止血藥或多簇維生素7~10天。術后有明顯疼痛者給予止痛劑。病人術后48小時內有吸收熱反應,溫度38℃以上給予解熱鎮痛劑,一般術后72小時已逐漸消退。激光手術后顏面部有輕微腫脹,常規可不做處理,較明顯者術后給予冷敷(24小時內)。以后用熱敷,腫脹反應術后72小時漸消退。

由于激光手術中,腫瘤組織有部分壞死液化。上頜竇根治術切除血管瘤時,可經鼻腔激光開孔道沖洗上頜竇腔,排出腔內液化滲出物。激光治療后滲出較多,時間長,滲出血會凝結成塊堵塞引流口,因而術后24小時開始每天沖洗一次,連續7~10天,每次沖洗后注入上頜竇內抗生素液3~5mL。

對鼻腔及鼻竇血管瘤激光術后可用He-Ne激光照射,每日1次,每次15分鐘,7~10天一療程。也可用光纖插入鼻腔進行照射。

術后病人取半臥位,頭稍抬高,以減輕術后顏面部水腫。有合并癥患者應進行對癥及對因處理。

給予營養豐富,容易攝入的食物,對手術后恢復極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