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外耳血管瘤
(一)概述
發生于耳廓的血管瘤(haemangioma)最多見,血管瘤也可侵入或原發于外耳道。發病多為先天性,也可發生于外傷。毛細血管瘤及海綿狀血管瘤分類最常見,均屬于良性腫瘤。病理特點是毛細血管瘤位于皮膚淺層,由毛細血管網組成;小的似針頭狀,大的范圍很廣,表面與皮膚平齊或微突起,顏色呈淺紅或紫紅色。有的血管瘤呈鮮紅色,常位于表皮下,尤如擴張的毛細血管。海綿狀血管瘤由大小不等的血竇構成,其血管形態結構不同,有的可累及深層組織,可呈局限性,或者蔓延很廣,這類血管瘤表面常高起為結節狀,血管瘤甚至明顯腫起,呈紫紅色,可象動脈樣間有搏動。
腫瘤位于外耳道者,可引起阻塞感、耳鳴及聽力減退,重者甚至耳疼痛。
在治療外耳血管瘤時主要用Nd:YAG激光,CO2激光容易被富含血液的組織吸收。因此在治療后觀察,療效較差,且復發率高。Nd:YAG激光能經血液直接作用于血管組織,并且根據血管瘤特殊病理解剖,臨床應用非常靈活,治療時間快,即可做表面照射,也可做血管瘤內插入性治療,療效可靠。術后不易形成畸形。
(二)激光術前準備
激光手術治療在外科屬無菌手術,因而作者在手術前對海綿狀血管瘤按無菌要求準備。由于Nd:YAG激光刀直接進入血管瘤內手術,無菌操作對手術無感染極其重要。準備敷料打包消毒備用。
麻醉:血管瘤的手術麻醉選擇局部浸潤麻醉。對海綿狀血管瘤直接做血竇內注射麻醉,常用1%~2%利多卡因液加1:1000腎上腺素。非海綿狀血管瘤不加腎上腺素。麻醉也可做耳前顳神經支及耳后支神經(三叉神經分支)阻滯麻醉。
(三)激光手術
Nd:YAG激光輸出功率常用10~15W,非海綿狀血管采用間隔皮膚照射。光刀距血管瘤0.5cm照射,直至血管顏色由紅色變為紫色即可,照射切忌汽化或炭化。對表皮下毛細血管瘤照射一次即可,3周后復查。未徹底痊愈者可同法再照射一次。
海綿狀血管瘤,尤其血管瘤血竇較多類型。激光治療主要是瘤體內插入,Nd:YAG石英光纖削去外保護層3mm,光纖出光端40cm長度用碘酊消毒后,再用75%乙醇脫碘。患者取側臥位,于外耳道內塞濕棉球,按無菌術消毒鋪敷。光纖插入血管瘤對瘤內血管及血竇進行封閉。插入方式很多,可與皮垂直做蜂窩狀插入,也可與皮膚平行插入,光刀在瘤內做180~360°多處治療,光纖不退出皮膚刀口外。血竇多而且大者直接并高輸出激光,血管瘤表面色不能改變過度,根據血竇及毛細血管擴張程序隨時變化激光功率。手術只要得當,術后2~3周基本痊愈,而且不留任何皮膚損傷痕跡,血管瘤消失,正常組織代替擴張的血管瘤組織,紅色變為正常膚色。
術畢,局部上龍膽紫液,手術創面開放,無須包扎。
(四)術后處理
激光手術給予抗生素口服1周,12周歲以下小兒術后禁用四環素類藥物,可肌注青霉素或口服SMz 3~5天即可,給予多簇維生素類藥物。
手術部位護理:術后二周內創面保護很重要。有分泌物滲出可用無菌棉簽拭凈,凝結塊狀無感染現象時不必剝離,待其自然脫落。睡眠時勿壓住手術側耳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