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醫書籍 > 《臨床激光治療學》 > 四十三、外耳疤痕瘤(疤痕增生)

四十三、外耳疤痕瘤(疤痕增生)

(一)概述

外耳疤痕瘤(keloma)為非真性腫瘤。發生與其皮膚易感性有關,特別是疤痕素質者在致傷因素作用下疤痕組織增生更為嚴重。

外耳皮膚在受傷(如外傷、燙傷、手術及炎癥、昆蟲叮咬毒素等)作用后的愈合過程中,由于結締組織再生過度,形成基底較廣而堅硬的腫塊,也有呈帶蒂的贅瘤,但少見,邊緣不規則,常呈蟹足狀。表面平滑、發亮、無毛、間有擴大的毛細血管。顏色淡紅、暗紅或與皮膚同色,與毛細血管擴張呈正比,毛細血管擴張,色變較深。有的與皮下組織不粘連,可以移動;有的與皮膚及耳軟骨膜粘連甚緊。作者偶遇一蚊蟲叮咬后形成的外耳疤痕瘤,與基底、皮表粘連甚緊,做單純疤痕瘤分離困難。臨床表現常有刺激、壓痛或發癢,可能與氣候變化有一定關系。病變發展較慢,但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多自行停止,自行消失者甚少。

(二)激光手術

疤痕組織增生切除(cicatrectomy),激光切割比較易行,特點是出血極少或無出血。但是激光術后有否再形成疤痕問題應高度重視。作者對疤痕瘤治療采用多種結合收效比較好。

1.對與周圍組織無粘連的疤痕瘤,局麻下用激光刀分離完整切除。縫合傷口在愈合過程中局部外用皮質激素藥物,以及加大維生素丙及其它多種維生素用量,可防再發。

2.對粘連甚緊,無法再剝離疤痕瘤者,用CO2激光(功率用15W)在局部麻醉下于基底平行切割下整個疤痕瘤,對基底用激光徹底削平,注意達正常組織為止。激光切割疤痕瘤組織時無正常組織皺縮反應,可能系疤痕瘤纖維組織與正常肌纖維組結構不同之故。術后無菌術下取患者大腿內側替爾什皮片移植于手術面,局部外用抗菌素藥物與皮質激素藥物,既可防感染,也可防再增時組織免疫反應,尤其是外來因素的作用。同時加大全身維生素丙用量,及其它多簇維生素制劑,給予全身抗感染治療,嚴防局部感染。并做好對手術部位處理,根據病理觀察,有的疤痕瘤在激光切割后,可不必植皮,只要術后恢復期中對手術創面處理良好,配合術后支持治療收效較好。再增生第二次手術者必須做好植皮準備。

對激光切割后7~10天,局部已基本修復可用醋酸可的松1mL加利多卡因2~3mL注射周邊局部淺層,間隔12周注射一次,連續1~2月,收效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