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方
托里溫中湯
治瘡為寒變而內陷者。膿出消解,皮膚涼。心下痞滿。腸鳴切痛。大便微溏。食即嘔。氣短吃逆不絕。不得安臥。時發 憒。
丁香 沉香 茴香 益智仁 陳皮 木香 羌活 干姜(炮各一錢) 甘草(炙) 附子(炮去皮臍各二錢)
作一劑。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六君子湯
治一切脾胃不健。或胸膈不利。飲食少思。或作嘔。或食不化。或膨脹。
人參 白術(炒) 茯苓 半夏(姜制) 陳皮(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作一劑。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內疏黃連湯
(一名黃連內疏湯)
治瘡瘍腫硬。發熱作嘔。大便秘澀。煩躁。飲冷。嘔噦。心煩。脈沉實。此邪在臟也。急服以內除之。使邪不得犯經絡。
黃連 山梔子 當歸(酒拌) 芍藥 木香 檳榔 黃芩 薄荷 桔梗 甘草(各一錢)連翹 大黃(炒各一錢)
作一劑。水二鐘。煎八分。食前服。
十宣散
治瘡瘍。脈緩澀。身倦怠。惡寒。或脈弦。或緊細者。皆宜用之。散風寒。助陽氣也。
人參 當歸(酒拌) 黃 (鹽水拌炒各一錢) 甘草 白芷 川芎 桔梗(炒各一錢) 濃樸(姜汁制炒五分) 防風 肉桂(各三分)
作一劑。水二鐘。煎八分。服。
小柴胡湯
治瘰 。乳癰。便毒。下疳。及肝經分一切瘡瘍。發熱。潮熱。或飲食少思。
半夏(姜制一錢) 柴胡(二錢) 黃芩(炒二錢) 人參(一錢) 甘草(炙五分)
作一劑。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防風通圣散
治一切風熱。積毒。瘡腫。發熱。便秘。表里俱實者。
芍藥(炒) 芒硝 滑石( ) 川芎 當歸(酒拌) 桔梗 石膏( ) 荊芥 麻黃(各四半) 薄荷 大黃(煨) 山梔(炒) 白術(炒) 連翹 甘草(炙) 防風 黃芩(炒各五分)
作一劑。水二鐘。煎八分。服。
荊防敗毒散
治一切瘡瘍。時毒。腫痛。發熱。左手脈浮數。
荊芥 防風 人參 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 桔梗 枳殼 茯苓 川芎 甘草(各一錢)
即人參敗毒散加荊芥防風作一劑。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黃連解毒湯
治積熱。瘡瘍 腫。作痛煩躁。飲冷。脈洪數。或口舌生瘡。或疫毒發狂。
黃芩 黃柏(炒) 黃連(炒) 山梔(各一錢半)
作一劑。水二鐘。煎七分。熱服。
四物湯
治一切血虛。或發熱之證。
當歸(酒拌) 川芎(各一錢) 芍藥(炒) 生地(一錢)
作一劑。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加四君湯。即八物湯。又名八珍湯。治癥詳見于后。
大黃牡丹湯
大黃(四兩) 牡丹皮(三兩) 芒硝(二兩) 桃仁(五十個)
每服五錢。水煎服。
隔蒜灸法
治一切瘡毒。大痛或不痛。或麻木。如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隨而散。蓋火以暢達。拔引郁毒。此從治之法也。有回生之功。大蒜去皮。切三文銅錢濃。安瘡頭上。用艾壯于蒜上灸之。三壯。換蒜復灸。未成者即已成者亦殺其大勢。不能為害。若瘡大。用蒜搗爛攤患處。將艾鋪上燒之。蒜敗再換。如不痛。或不作膿。及不發起。或陰瘡。尤宜多灸。
清涼飲
治瘡積熱煩躁。飲冷 痛。脈實。大小便秘澀。
大黃(炒) 赤芍 當歸 甘草(各二錢)
水二鐘。煎八分。食前服。
十全大補湯
治瘡潰膿清。或不潰不斂。皆由元氣虛弱。不能營運。服此生血氣。壯脾胃。兼補諸虛潰瘍發熱。或惡寒。或作痛。或膿多。或自汗盜汗。及流注。瘰 。便毒。久不作膿。或膿成不潰而不斂。若血氣不足。結腫未成膿者。加枳殼、香附、連翹服之。自消。
人參 肉桂 地黃(酒蒸焙) 川芎 白芍(炒) 茯苓 白術(炒) 黃 (鹽水拌炒) 當歸(酒拌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作一劑。水二鐘。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八珍湯
調和榮衛。順理陰陽。滋養血氣。進飲食。退虛熱。此氣血虛乏大藥也。
當歸(酒拌) 川芎 芍藥(炒) 熟 (酒拌) 人參 白術(炒) 茯苓(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水二鐘。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加味十全大補湯
人參 肉桂 地黃 川芎 白芍藥 茯苓 白術 黃 甘草 當歸 烏藥 香附(各等分)
姜棗水煎。空心溫服。每劑一兩。
補中益氣湯
治瘡瘍元氣不足。四肢倦怠。口干發熱。飲食無味。或飲食失節。或勞倦身熱。脈洪大無力。或頭痛。或惡寒自汗。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
黃 (炙一錢半) 甘草(炙) 人參 當歸(酒拌) 白術(炒各一錢) 升麻 柴胡 陳皮(各三分)
水二鐘。姜二片。棗二枚。煎一鐘。空心服。
圣愈湯
治瘡瘍膿水出多。或金瘡出血。心煩不安。睡臥不寧。或五心煩熱。
地黃(酒拌蒸半日) 生地黃(酒拌) 川芎 人參(各五錢) 當歸(酒拌) 黃 (鹽水浸炒各一錢)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人參養榮湯
治潰瘍發熱。或惡寒。或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痿黃。呼吸短氣。飲食無味。或氣血原不足。不能收斂。若大瘡愈后。服之不變他病。
白芍(一錢五分) 人參 陳皮 黃 (蜜炙) 桂心 當歸(酒拌) 白術 甘草(炙各一錢) 熟 (酒拌) 五味子(炒搗碎) 茯苓(各一錢半) 遠志(去心炒五分)
水二鐘。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前服。
歸脾湯
治思慮傷脾。不能統攝心血。以致妄行。或吐血下血。或健忘怔忡。驚悸少寐。或心脾
茯神 白術 人參 黃 (蜜炙) 龍眼肉 酸棗仁(蒸各一錢) 木香(三分) 甘草(炙一分半)
水一鐘。姜一片。棗一枚。煎六分。食遠并臨臥服。
遠志酒
遠志(不拘多少泔浸洗去土捶去心)
上為末。每三錢。用酒一盞調。遲少頃。澄清飲之。以滓敷患處。治女人乳癰尤效。
黃建中湯
黃 (蜜制) 肉桂(去皮各三兩) 甘草(炙二兩) 白芍
每服一兩。姜棗水煎服。
內補黃湯
黃 (炙) 麥門冬(各一兩) 熟地黃 人參 茯苓 甘草(炙七分) 白芍 川芎 官桂
每服一兩。姜棗水煎服。
逍遙散
治婦人血虛。五心煩熱。肢體痛。頭昏重。心忪。頰赤。口燥咽干。發熱。盜汗。食少。嗜臥。及血弱榮衛不調。痰嗽潮熱。肌體羸瘦。漸成骨蒸。
當歸(酒拌) 芍藥 茯苓 白術(炒) 柴胡(各一錢) 甘草(七分)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柏子丸
治月經短少。漸至不通。手足骨肉煩疼。日漸羸瘦。漸生潮熱。其脈微數。此由陰虛血陽往乘之。少水不能勝盛火。火逼水涸。亡津液。當養血益陰。慎毋以毒藥通之。宜此丸與
柏子仁(炒研) 牛膝(酒拌) 卷柏(各半兩) 澤蘭葉 續斷(各二兩) 地黃(三兩酒拌蒸半日杵膏)
上為末。入地黃膏。加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澤蘭湯
治癥同前。
澤蘭葉(三兩) 當歸(酒拌) 芍藥(炒各一兩) 甘草(五錢)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鐘。煎一鐘。去滓溫服。
連翹消毒散
(即涼膈散)
治積熱。瘡瘍 痛。發熱。煩渴。大便秘。及咽喉腫痛。或生瘡毒。
連翹(一兩) 山梔子 大黃 薄荷葉 黃芩(各五錢) 甘草(一兩五錢) 樸硝(二錢半)
每服一兩。水煎。溫服。
理中湯
治脾胃不健。飲食少思。或作嘔。傷寒及肚腹作痛。
人參 干姜(炮) 甘草(炙) 白術(炒各錢半)
水一鐘。煎五分。食遠服。
二神丸
治脾腎俱虛。侵晨作瀉。或飲食少思。或食而不化。或作嘔。或久瀉不止。如脾經有濕。大便不實者。神效。
一人年逾四十。遍身發腫。腹脹如鼓。甚危。諸藥不應。用此數服。飲食頓進。其腫漸消。兼以除濕健脾之劑而愈。
破故紙(四兩炒) 肉豆蔻(二兩生用)
上為末。用大紅棗四十九枚。生姜。四兩切碎。同棗用水煎熟。去姜。取棗肉和藥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送下。
竹葉黃湯
淡竹葉(二錢) 生 麥門冬(去心) 黃 (炙) 當歸(酒拌) 川芎 甘草 黃芩(炒)芍藥 人參 半夏(姜制) 石膏( 各一錢)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黃六一湯
治潰后作渴。必發癰瘡。宜常服此。可免。
綿黃 (六兩一半生焙一半鹽水潤瓷器飯上蒸三次焙干) 甘草(一兩半生半炙)
每銼一兩。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或為末。每服二錢。早晨日午。白湯調服更妙。加人參尤效。
七味白術散
白術 茯苓(去皮) 人參(各半兩) 甘草(炙一兩半) 木香(二錢半) 藿香(半兩) 葛根(一兩)
上為末。每服五錢。白湯調下。
豬蹄湯
消腫毒。去惡肉。潤瘡口。止痛。
白芷 黃芩 當歸 羌活 赤芍 露蜂房(蜂兒多者佳) 生甘草(各五錢)
用豬蹄一雙。水四五碗。煮熟去油滓。取清湯入前藥煎數沸。去滓溫洗。以膏藥貼之。
復元活血湯
治墜墮或打撲。瘀血流于脅下作痛。或小腹作痛。或痞悶及便毒。初起腫痛。
柴胡(錢半) 天花粉 當歸(酒拌各一錢) 紅花 甘草(七分) 穿山甲(一錢) 大黃(酒拌炒三錢) 桃仁(二十粒去皮尖酒浸研)
水二鐘。煎一鐘。食前服。
桃仁承氣湯
治傷損。瘀血停滯。腹痛發熱。或發狂。或便毒。壅腫疼痛。便秘發熱。用此通之。
桃仁(五十粒去皮尖) 桂枝 芒硝 甘草(炙各一錢) 大黃(二錢)
水二鐘。煎一鐘。空心服。
當歸地黃湯
治破傷風。氣血俱虛。發熱頭痛。服此養血氣。祛風邪。不拘新舊并治之。
當歸(酒拌) 地黃(酒拌) 芍藥 川芎 本 防風 白芷(各一錢) 細辛(五分)
補真丸
肉蓯蓉(酒浸焙) 葫蘆巴(炒) 附子(炮去皮) 陽起石(煨) 鹿茸(酒浸焙) 菟絲子(凈洗酒浸) 肉豆蔻(面裹煨) 川烏(炮去皮) 五味子(各五錢)
上為末。用羊腰子兩對。治如食法。蔥椒酒煮。搗爛入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鹽湯任下。
玄參升麻湯
玄參 赤芍藥 升麻 犀角屑 桔梗 貫眾 黃芩(各一錢) 甘草(五分)
作一貼。水姜煎。食后服。
犀角升麻湯
犀角(七錢半) 升麻(五錢) 防風 羌活 川芎 黃芩 白附子(各二錢半) 甘草(一
每服一兩。水煎。食后服。
清胃散
治胃經濕熱。牙齒或牙齦腫痛。或牽引頭腦。或面發熱。
歸身(酒拌一錢) 黃連 生地黃(酒拌各一錢) 牡丹皮(錢半) 升麻(二錢)
水二鐘。煎七分。食遠服。
清咽利膈散
金銀花 防風 荊芥 薄荷 桔梗 黃芩 黃連(各一錢半) 山梔 連翹(各錢) 玄參大黃(煨) 樸硝 牛蒡子 甘草(各七分)
作一貼。水煎服。
聰耳益氣湯
黃 (一錢) 甘草(炙五分) 人參(三分) 當歸(二分酒焙干) 橘皮(二分) 升麻(二分) 柴胡(三分) 白術(三分) 菖蒲 防風 荊芥
作一服。水煎。空心服。
防風通氣湯
羌活 獨活(各二錢) 防風 甘草(炙) 本(各一錢) 川芎(五錢) 蔓荊子(三錢)
銼。分二貼。水煎服。
豆豉餅
治瘡瘍腫硬不潰。及潰而不斂。并一切頑瘡惡瘡。用江西豆豉為末。唾津和作餅如錢大三文。置患處。又艾壯于餅上灸之。餅干再用唾津和作瘡大。用漱口水調作餅覆患處。以艾鋪餅上燒之。未成者即消。已成者雖不全消。其毒頓減。甚有奇功。不可忽之。
流氣飲
治流注及一切恚怒氣結腫作痛。或胸膈痞悶。或風寒濕毒。摶于經絡。致氣血不和。結成腫塊。肉色不變。或漫腫木悶。無頭。(即瘡科流氣飲)
桔梗(炒) 人參 當歸(酒拌) 官桂 甘草(炙) 黃 (鹽湯浸炒) 濃樸(姜制) 防風紫蘇 芍藥 烏藥 枳殼(各七分) 檳榔 木香 川芎 白芷(各五分)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獨參湯
治潰瘍。氣血虛極。惡寒或發熱。或失血之證。葛可久血脫補氣。即此方也。
人參(一兩) 水二鐘。棗十枚。煎一鐘。徐服。若煎至稠濃。即為膏。
補腎丸
巴戟(去心) 山藥 補骨脂(炒) 小茴香(炒) 牡丹皮(各五錢) 清鹽(二錢半后入)肉蓯蓉(酒洗一兩) 枸杞子(一兩)
上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地骨皮散
治骨蒸。潮熱。自汗。咳吐腥穢稠痰。
人參 地骨皮 生地黃(各錢半) 白茯苓 柴胡 黃 (炙) 知母(炒) 石膏( 各一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密鑰匙
治喉閉。纏喉風。痰涎壅塞。甚者水漿難下。
焰硝(一兩五錢) 鵬砂(五錢) 腦子(一字) 雄黃(二錢) 白僵蠶(一錢)
各研為末。和勻。以竹管吹患處。痰涎即出。如痰出喉仍不消。急針患處。去惡血。
必效散
治 未成膿自消。已潰者自斂。如核未去。更以針頭散腐之。若氣血虛者。先服益氣養榮湯數劑。然后服此散。服而 毒以下。再服前湯數劑。
南鵬砂(二錢半) 輕粉(一錢) 斑蝥(四十個糯米同炒熟去翅及頭) 麝香(五分) 巴豆(五粒去殼心膜) 白檳榔(一個)
上為末。每服一錢。壯實者錢半。五更滾湯調下。小水澀滯。或微痛。此 欲下也。進散一服。其毒即下。斑蝥、巴豆似為峻利。然巴豆能解斑蝥之毒。用者勿畏。嘗遇富商項有痕頗大。詢之。彼云因怒而致。困苦二年。百法不應。方與藥一服。即退二三。再服頓退。四服而平。旬日而痊。以重禮求之。乃是必效散。一老媼亦治此癥。索重價始肯治。其方乃是中品錠子 瘡內。以膏藥貼之。其根自腐。未盡再用。去盡更搽生肌藥。數日即愈。
予見血氣不虛者果驗。血氣虛者潰去亦不愈。丹溪亦云。必效散與神效栝蔞散相兼服之。有神效。常以二藥兼補劑用之。效。按錠子雖峻利。蓋結核堅硬。非此未見易腐。必效散雖有斑蝥峻利。然 毒深者。非此莫能易解。又有巴豆解毒。但有氣血虛者。用之恐有誤。一道人治此癥。用雞子七個。每個入斑蝥一枚。飯上蒸熟。每日空心服一枚。求者甚多。然氣血虛者恐亦不能治也。
散腫潰堅丸
知母(酒浸炒) 黃柏(酒洗炒) 昆布 桔梗(各半兩) 栝蔞根(酒洗) 廣術 三棱(酒連翹(各三錢) 升麻(六分) 白芍藥 黃連 葛根(各二錢) 草龍膽(四兩酒洗炒) 黃芩稍(一錢半一半酒洗一半生)
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滾湯下。
香附餅
治瘰 流注腫塊。或風寒襲于經絡。結腫或痛。用香附為末。酒和。量瘡大小。作餅覆患處。以熨斗熨之。未成者內消。已成者自潰。若風寒濕毒。宜用姜汁作餅。
內塞散
治陰虛。陽氣湊襲。患腫或潰而不斂。或風寒襲于患處。致氣血不能運。至久不愈遂成
附子(童便浸三日一日一換切作四塊再浸數日炮一兩) 肉桂(去皮) 赤小豆 甘草(炙)
鹽水浸炒) 當歸(酒拌) 茯苓 白芷 桔梗(炒) 川芎 人參 遠志(去心) 濃樸(姜制各一兩) 防風(四錢)
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下。或酒糊丸,鹽湯下亦可。或煉蜜丸亦可
神效栝蔞散
治乳癰乳勞已成。化膿為水。未成即消。治乳之方甚多。獨此神效。瘰 瘡毒尤效。
甘草 當歸(各五錢) 沒藥(另研) 乳香(各一錢另研) 栝蔞(大者二個杵)
作二劑。用酒三碗。煎至二碗。分三次飲。更以渣罨患處。一切癰疽。腫毒。便毒。并效。如數劑不消不痛。兼服補氣血之藥。
黃連胡粉散
黃連(二兩) 胡粉(一錢) 水銀(一兩同粉研令消)
三味相和。用皮包裹。熟 良久。敷患處。
桃仁湯
桃仁 蘇木 蠻蟲(去足翅炒) 水蛭(三十個炒) 生地黃每服三錢。水一鐘。煎六分。空心服。
沒藥丸
當歸(一兩) 桂心 芍藥(各半兩) 沒藥(研一分) 桃仁(去皮尖炒研碎一分) 蠻蟲(去足翅炒) 水蛭(炒各三十個)
上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丸。空心醋湯下。
當歸丸
當歸(半兩) 大黃 桂心(各三錢) 赤芍藥 葶藶(各二錢) 人參(一錢) 甘遂(半錢)
煉蜜為丸如彈子大。空心米飲化下一丸。
當歸散
治婦人陰中突出一物。長五六寸。名陰挺。
當歸 黃芩(各二兩) 牡蠣(兩半) 皮(一兩炙) 赤芍(五錢)
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或滾湯調下。如不應。更以補中益氣倍加升麻、柴胡兼服之
瓜子仁湯
治產后惡露不盡。或經后瘀血作痛。或腸胃停滯。瘀血作痛。或作癰。并治。
薏苡仁(四錢) 桃仁(去皮尖研) 牡丹皮 栝蔞仁(各一錢半)
水二鐘。煎八分。食前服。
瀉白散
桑皮(炙) 桔梗 栝蔞實 升麻 半夏 杏仁(去皮尖炒) 地骨皮(各一錢) 甘草(五分)
作一貼。姜水煎服。
神仙活命飲
治諸瘡未作膿者內消。已成膿者即潰。又排膿止痛消毒圣藥也。
穿山甲(蛤粉炒黃色) 甘草節 防風 沒藥 赤芍 白芷 歸尾 乳香(各一錢) 天花粉貝母(各八分) 金銀花 陳皮(各三錢) 皂角刺(炒黃一錢)
用酒一碗。同入瓶內。紙糊瓶口。勿令泄氣。慢火煎數沸去渣。分病上下。食前后服之。能飲酒者。再飲三二杯。尤妙。
蠟礬丸
治一切癰疽。托里止痛。護臟腑。神效。不問老幼皆可服。
白礬(一兩明亮者研末) 黃蠟(一兩黃色好者溶開離火入礬末一方用七錢)
眾手急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漸加至二十丸。熟水或溫酒送下。日進二服。一法將蠟水煮。用匙挑浮水上者。和礬末丸。則軟而易丸。
四君子湯
治脾胃虛弱。便血不止。
甘草(炙五分) 人參 白術(炒) 白茯苓(各一錢)
水一鐘。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遠服。
人參敗毒散
一切瘡瘍。 痛發寒熱。或拘急頭痛。脈數有力者。
人參 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 桔梗 枳殼 茯苓 川芎 甘草(各一錢)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清咽消毒散
治咽喉生瘡腫痛。痰涎壅盛。或口舌生瘡。大便秘結。 即荊防敗毒散加芩連硝黃。
金黃散
滑石 甘草各為末。等分。敷搽。
龍膽瀉肝湯
柴胡 澤瀉(各一錢) 車前子 木通(各五分) 生地黃 當歸尾(酒洗) 草龍膽(酒浸炒黃色各三錢)
作一貼。水煎。食前服。
神異膏
治癰疽瘡毒甚效。此瘡中第一藥也。
露蜂房(蜂兒多者一兩) 蛇蛻(鹽水洗焙半兩) 玄參(半兩) 黃 (三錢) 男發(洗如雞子一丸) 杏仁(去皮尖一兩) 黃丹(十一兩) 真麻油(二斤)
先以玄參、黃 、杏仁、入油煎至黑色。方入蜂房、蛇蛻、男發、再煎至黑。濾去渣。
徐徐入黃丹。慢火煎。以柳枝不住手攪。滴水捻。軟硬得中。即成膏矣。
沖和膏
治一切瘡腫不甚熱。積日不消。
紫荊皮(炒五錢) 赤芍藥(炒二兩) 獨活(去節炒三兩) 白芷(一兩) 菖蒲(一兩)
上為末。蔥頭煎湯。調搽。
神功散
(即四生散)
治 腿生瘡。浸淫不愈。類風癬。名腎臟風瘡。如上攻則目昏花。視物不明。并一切風癬疥癩。
白附子(生用) 黃 獨活 蒺藜等分。研末。每服二錢。用豬腰子一個。批開入藥。濕紙裹。煨熟。空心連腰細嚼鹽湯下。風癬酒下。
大連翹飲
治丹毒、斑疹瘙癢。或作痛。及大人風邪熱毒 腫或癢。小便澀。
連翹 瞿麥 荊芥 木通 芍藥 蟬蛻 當歸(酒拌) 甘草 防風 柴胡 滑石( )山梔(炒) 黃芩(各一錢)
水鐘半。煎七分。小兒宜為末。每服一二錢。滾湯調下。
通氣散
治時毒 腫。咽喉不利。取嚏以泄其毒。
玄胡(錢半) 牙皂 川芎(各一錢) 藜蘆(五分) 躑躅花(一分半)
為細末。用紙捻蘸少許。 鼻內。取嚏為效。
羌活勝濕湯
羌活(去蘆) 獨活(去蘆一錢) 本 防風(去蘆半錢) 川芎(二分) 甘草(炙半分)蔓荊子(二分)
作一貼。姜水煎服。
附子八物湯
附子(炮) 干姜(炮) 芍藥(炒) 茯苓 人參 甘草(炙各一錢五分) 肉桂(一錢) 白術(二錢炒)
作一貼。水煎。食前服。
加減小續命湯
麻黃(去節) 人參 黃芩 芍藥 杏仁(去皮尖面炒) 甘草 防己 肉桂(各一兩半)附子(炮去皮臍五錢)
每服一兩。姜水煎服。
獨活寄生湯
白茯苓 杜仲 當歸(酒洗) 防風 牛膝 白芍藥 人參 細辛 桂心 秦艽 熟地黃芎 甘草(各二兩) 獨活(三兩) 桑寄生(二兩)
姜水煎服。每服一兩。
五香連翹湯
治諸瘡初覺。一二日便厥逆。咽喉塞。寒熱。
沉香 木香 麝香 連翹 射干 升麻 丁香 獨活 甘草(炙) 桑寄生(各一錢) 大黃木通 乳香(各一錢半)
每服五錢。水一鐘。煎八分。取利。
八風散
藿香(半斤) 白芷 前胡(各半斤) 黃 甘草 人參(各二斤) 羌活 防風(各三斤)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薄荷煎滾湯調服。
人參荊芥散
治婦人血風發熱。或瘡毒瘙癢。肢體疼痛。頭目昏澀。煩渴盜汗。或月水不調。臍腹疼痛。 癖積塊。
人參 桂心 柴胡 鱉甲(醋炙) 荊芥穗 枳殼(麩炒) 生地黃(酒拌) 酸棗仁(炒)羚羊角 白術(炒各一錢) 川芎 當歸(酒拌) 防風 甘草(炙各五分)
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入羚角末。食遠服。
消風散
治風熱。癮疹瘙癢。及婦人血風瘙癢。或頭皮腫癢。或諸風上攻。頭目昏 。項背拘急。鼻流清水。嚏噴聲重。耳作蟬聲。
陳皮(焙五錢) 甘草(炒) 人參 茯苓 荊芥穗 防風 川芎(炒) 白僵蠶(炒) 蟬蛻(各二兩) 濃樸(姜制五錢) 藿香 羌活(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茶清調下。瘡癬溫酒下。
何首烏散
何首烏 防風 蒺藜 枳殼 天麻 胡麻子 僵蠶 茺蔚子(各等分)
每服五錢。茵陳湯下。
神效當歸膏
當歸 黃蠟(各一兩一方用白蠟尤效) 麻油(四兩)
先將當歸入油煎至黑。濾去。入蠟溶化。即成膏矣。
乳香定痛丸
乳香 沒藥(各另研) 羌活 五靈脂 獨活(各三錢) 川芎 當歸 交趾桂 川白芷真綠豆粉 白膠香(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薄荷湯送下。手足損痛不能舉動。加草烏。用五錢鹽湯下。
五積散
治風寒濕毒客于經絡。致筋攣骨痛。或腳腰酸疼。或身重痛拘急。
蒼術(二錢半) 桔梗(炒錢半) 陳皮(去白六分) 白芷(三分) 甘草 當歸(酒拌) 川芍藥(炒) 半夏(姜制) 茯苓(去皮各三分) 麻黃(去節六分) 干姜(炮四分) 枳殼(麩炒六分) 桂心(一錢) 濃樸(姜制四分)
水二鐘。姜三片。棗一枚。煎一鐘。服。
舒筋湯
片子姜黃 甘草(炙) 羌活(各一錢) 當歸(酒洗) 赤芍藥 白術 海桐皮(各二錢)
作一貼。姜水煎服。
四生丸
治血風。骨節疼痛。不能舉動。或行步不前。或渾身瘙癢。或麻痹。
地龍(去土) 僵蠶(炒去絲) 白附子(生) 五靈脂 草烏(去皮尖各等分)
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茶酒任下。或作末。酒調服。
大防風湯
治三陰之氣不足。風邪乘之。兩膝作痛。久則膝大腿愈細。名曰鶴膝風。乃敗證也。非此不治。又治痢后腳痛緩弱。不能行步。或腿腫痛。
附子(炮一錢) 白術(炒) 羌活 人參(各二錢) 川芎(錢半) 防風(二錢) 甘草(炙牛膝(酒浸一錢) 當歸(酒拌二錢) 黃 (炙二錢) 白芍(炒二錢) 杜仲(姜制二錢) 生地黃(酒拌蒸半日忌鐵器一錢)
作一服。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空心服。愈后尤宜調攝。更服還少丹。或加桂以行地黃之滯。若脾胃虛寒之人。宜服八味丸。
蘆薈丸
治下疳潰爛或作痛。及小兒肝積發熱。口鼻生瘡。或牙齦蝕爛。
胡黃連 黃連 蘆薈 木香 白蕪荑(炒) 白雷丸 青皮 鶴虱草(各一兩) 麝香(三
為末。蒸餅糊丸麻子大。每服一錢。空心米湯下。
當歸拈痛湯
治濕熱下注。腳膝生瘡。或膿水不絕。或赤腫。或癢痛。或四肢遍身腫痛。
防風 歸身 知母(酒炒) 澤瀉 豬苓(各三錢) 白術(錢半) 羌活(五錢) 人參 苦參(酒制) 升麻 葛根 蒼術(各二錢) 甘草(炙) 黃芩(酒炒) 茵陳葉(酒炒各五錢)
作四劑。水二鐘。煎一鐘。空心并臨臥服。
清震湯
升麻 柴胡 蒼術 黃芩(各五分) 甘草(炙二分) 本(二分) 當歸身(二分) 麻黃根防風 豬苓(各三分) 紅花(一分) 澤瀉(四分) 羌活 酒黃柏(各一錢)
作一服。水煎。臨睡服。
補肝湯
黃 (七分) 人參 葛根 白茯苓(各三分) 升麻 豬苓(各四分) 柴胡 羌活 知母連翹 澤瀉 防風 蒼術 當歸身 曲末 炒黃柏 陳皮(各二分) 甘草(炙五分)
作一服。水煎。空心熱服。
芍藥湯
芍藥(四錢) 當歸 黃連 黃芩 官桂(各二錢) 檳榔(一錢二分) 甘草(炙一分) 木香(八錢) 大黃(一錢二分)
分二貼。水煎服。如后重加大黃。臟毒加黃柏。
清燥湯
白術 黃 黃連(各一錢) 蒼術(錢半) 白茯苓 當歸 陳皮(各一錢) 生地黃 人(各七分) 神曲(炒) 豬苓 麥門冬(去心) 黃柏(酒炒) 甘草 澤瀉(各五分) 柴胡 升麻(各三分)
作一服。水煎服。
黃連丸
治大腸有熱。下血。
黃連、吳茱萸等分。熱湯拌濕。罨二日。同炒揀出。各另研末。亦各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二三錢。糞前紅服茱萸丸。糞后紅服黃連丸。俱酒下。
黃連消毒散
治癰疽腫勢外感 痛。或不痛麻木。服此更宜蒜灸。
黃連(酒拌) 羌活 黃芩(酒拌) 黃柏(酒拌炒) 生地黃(酒拌) 知母(酒拌炒) 獨活防草(炙各五分) 黃 (鹽水拌炒二錢)
作一貼。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
還少丹
遠志 茴香 巴戟 山藥 牛膝 杜仲 肉蓯蓉 枸杞子 熟地黃 石菖蒲 五味子白茯苓 褚實子
上為末。各等分。用棗肉同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
蟠蔥散
肉桂 干姜(炮二兩) 蒼術 甘草(炙各半斤) 縮砂 丁皮 檳榔(各四兩) 莪術三棱(煨) 茯苓 青皮(去白各六兩) 延胡索(二兩)
為末。每服五錢。蔥湯空心調下。
葫蘆巴丸
葫蘆巴(炒一斤) 茴香(去臍炒十二兩) 川楝子(炒一斤二兩) 大巴戟(去心炒六兩)川烏(炮去皮尖六兩) 吳茱萸(湯洗七次,炒十兩)
上為末。酒糊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溫酒下。小兒茴香湯下。
塌腫湯
治婦人陰戶生瘡。或腫。或痛。或膿水淋漓。
甘草 干漆(各三兩) 黃芩 當歸 生地黃 川芎(各二兩) 龜甲(五兩)
用水數碗。煎良久。去渣。塌洗患處。
菖蒲散
治婦人陰戶腫痛。月水澀滯。
菖蒲 當歸(各一錢) 秦艽(七錢半) 吳茱萸(五錢制)
為末。每服三錢。空心蔥湯調下。更以枳實炒熱。頻熨患處。
陰內膿水淋漓。或癢痛。以升麻、白芷、黃連、木通、當歸、川芎、白術、茯苓煎服。更用塌腫湯浴洗。
清心連子飲
治心經蘊熱。小便赤澀。或莖腫竅痛。及上下虛。心火炎上口苦咽干。煩躁作渴。發熱。小便白濁。夜則安靜。晝則發熱。
黃芩(炒) 黃 (蜜炙) 石連肉(去心) 赤茯苓 人參(各一錢) 甘草(炙) 車前子(炒) 麥門冬(去心) 地骨皮(各五分)
水二鐘。煎八分空心食前服。
斑龍丸
鹿茸(酥炙為末) 山藥(為末) 熟地黃(酒蒸搗膏) 柏子仁(搗膏) 菟絲子(各等分)
蜜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鹽湯下。
滋腎丸
治下焦陰虛。小便澀滯。或膝無力。陰汗陰痿。或足熱不履地。不渴而小便閉。
肉桂(二錢) 黃柏(酒拌焙) 知母(酒洗焙各一兩)
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百丸。加至二百丸。百沸湯下。
茯兔丸
菟絲子(五兩) 白茯苓(三兩) 石連肉(去心三兩)
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木香餅
治一切氣滯結腫。或痛或閃肭。及風寒所傷作痛。并效。
木香(五錢為末) 生地黃(一兩杵膏)
和勻。量患處大小。作餅置腫上。以熱熨斗熨之。
沒藥降圣丹
川烏頭(炮去臍) 骨碎補(炙) 白芍藥 沒藥(另研) 當歸(焙) 乳香(各研) 生地黃川芎 蘇木(各一兩) 自然銅(火 醋淬十次為末一兩)
上為末。生姜汁與蜜和丸。每一兩作丸。每服一丸。水酒各半盞。煎至八分。空心熱服
乳香定痛散
治瘡痛不可忍。
乳香 沒藥(各二錢) 寒水石( ) 滑石(各四錢) 冰片(一分)
為細末。搽患處。痛即止。甚妙。此方乳、沒性溫。佐以寒劑制之。故寒熱之痛皆有效也
青州白丸子
白附子(炮二兩) 半夏(姜制) 南星(各二兩) 川烏(炮去皮臍半兩)
為末。用糯米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湯下。癱瘓溫酒下。小兒驚風薄荷湯下
失笑散
治產后心腹絞痛欲死。或血迷心竅。不知人事及尋常腹內瘀血。或積血作痛。婦人血氣痛之圣藥也。亦治疝氣疼痛。
五靈脂 蒲黃(俱炒等分)
每服二三錢。醋一合。熬或膏。入水一盞。煎七分。食前熱服。
解毒散
治一切毒蛇惡蟲并獸所傷。重者毒入腹。則眼黑口噤。手足強直。此藥平易不傷氣血。大有神效。不可以為易而忽之。
白礬 甘草(各一兩)
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冷水調下。更敷患處。
五福化毒丹
玄參 桔梗(各一兩半) 茯苓(二兩半) 人參 牙硝 青黛(各一兩) 甘草(七錢半)麝香(少許) 金銀箔(各十片)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下。痘毒上攻。口齒生瘡。以生地黃汁化服。及用雞翎敷患處。
連翹丸
連翹 防風(去蘆) 黃柏 肉桂(去粗皮) 桑白皮 香豉 獨活 秦艽 牡丹皮(各半兩) 海藻(二錢半)
上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燈心湯下。
當歸飲子
治血燥作癢。及風熱瘡疥瘙癢或作痛。
當歸(酒拌) 川芎 白芍 防風 生地黃(酒拌) 白蒺藜 荊芥(各錢半) 黃 何首烏甘草(各五分)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葛根橘皮湯
葛根 陳皮 杏仁(去皮尖) 麻黃(去節) 知母 黃芩 甘草(各等分)
每服二錢。水煎服。
龍膽丸
龍膽草 赤茯苓 升麻 苦楝根皮 防風 蘆薈 油發灰(各二錢) 青黛 黃連(各三
豬膽浸 。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薄荷湯下。
地黃清肺飲
紫蘇 前胡 防風 黃芩 赤茯苓 當歸 連翹 桔梗 甘草 天門冬(去心) 生地黃(各一錢) 桑白皮(半兩炙)
每服三錢。水煎。食后服。次進化 丸。
化丸
蕪荑 青黛 蘆薈 川芎 蝦蟆灰 白芷 胡黃連(各等分)
豬膽浸 。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食后并臨臥杏仁湯下。
大蘆薈丸
黃連 蘆薈 木香 青皮 胡黃連 雷丸(用白者) 白蕪荑 鶴虱(各半兩炒) 麝香(二錢另研)
用粟米飯丸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飲下。
六味地黃丸
(即腎氣丸)
治腎氣素虛。不交于心。津液不降。敗濁為痰。咳逆。
干山藥(四兩) 澤瀉(蒸) 牡丹皮(白者佳) 白茯苓(各三兩) 山茱萸(去核四兩酒拌)熟(四兩酒拌瓷器蒸半日搗膏)
余為末。加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滾湯或鹽湯溫酒下。
槐花酒
治一切瘡毒。不問已成未成及 痛者。并治之。槐花四五兩微炒黃。乘熱入酒二鐘。煎沸。去渣熱服。未成者二三服。已成者一二服。又治濕熱瘡疥。腸風。痔漏諸瘡作痛。尤效
黃連消毒飲
(即黃連消毒散方見第一卷)
紫金錠
(一名神仙追毒丸又名太乙丹)
治一切癰疽。
五味子(焙三兩) 山慈菇(焙二兩) 麝香(三錢別研入) 紅牙大戟(焙一兩半) 續隨子(去殼去油一兩)
上除續隨子麝香外。三味為細末。卻入研藥令勻。用糯米煮濃飲為丸。分為四十錠。每錠。各根據后項湯使服。如治一切藥毒蠱毒瘴氣吃死牛馬駝騾等肉。毒發惡瘡。癰疽發背。無名疔腫。及蛇犬惡蟲所傷。湯蕩火燒急。喉閉纏喉風。諸般頭風。牙疼。用涼水磨搽。并治四時瘟疫。感冒風寒。暑熱悶亂。及自縊溺水鬼迷驚死未經隔宿。心頭微溫。并用涼水磨灌。良久復蘇。男子婦人急中顛邪鬼氣狂亂。及打撲傷損。中風中氣。口眼 邪。牙關緊急。語言謇澀。筋脈攣縮。骨節風腫。手腳疼痛。行履艱辛。應是風氣。并用熱酒磨服。小兒急慢驚風。八疳五痢。脾病黃腫。癮疹瘡瘤。并用蜜水磨服。并搽有效。諸般瘧疾。不問新久。發日用桃柳枝煎湯磨服。
玉真散
治破傷風。重者牙關緊急。腰背反張。并蛇犬所傷。(又名定風散)
天南星 防風(
各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更搽患處。若牙關緊急。腰背反張者。每服三錢。童便調服。雖內有瘀血亦愈。至于昏死。心腹尚溫者。連進二服。亦可保全。若治瘋犬咬。用嗽口水洗凈搽之。神效
奪命丹
(又名蟾蜍丸)
治疔瘡發背及惡證不痛。或麻木。或嘔吐。重者昏憒。服此。不起發者即發。不痛者即痛甚者即止。昏憒者即蘇。嘔吐者即解。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潰。有回天之功。乃惡證中至寶也。
蟾酥(干者酒化) 輕粉(各五分) 白礬(枯) 銅綠 寒水石( ) 乳香 沒藥 麝香(各一錢) 朱砂(二錢) 蝸牛(二十個另研無亦效)
上研細末。將蝸牛研爛。入藥末搗勻。丸如綠豆大。如丸不就。入酒糊些少。每服一二用生蔥白三五寸。病者自嚼爛。吐于手心。男左女右。包藥在內。熱酒連蔥送下。如人行五七里。汗出為效。重者再服一二丸。
茯苓丸
茯苓(一兩) 半夏(二兩) 枳殼(五錢) 風化樸硝(一兩)
姜汁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姜湯下。
控涎丹
甘遂(去心) 大戟 真白芥子(各等分)
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丸。臨臥姜湯下。
制甘草法
(詳見外科精要)
治懸癰腫痛。或發寒熱。不問腫潰。神效。其法大甘草每一兩切三寸許。開澗水一碗浸慢火炙干。仍投前水浸透。再炙再浸。以碗水干為度。銼細。以無灰酒一碗。煎至七分。去渣。空心服。
五苓散
澤瀉(一錢二分) 肉桂(五分) 白術 豬苓 赤茯苓(各一錢)
作一貼。水煎服。
忍冬酒
(一名金銀花一名鷺鷥藤詳見外科精要)
忍冬藤(生者四五兩如干者只用一兩搗) 大甘草節(一兩生用)
二味入瓷器內。以水二碗。慢火煎至一碗。再入無灰酒一碗。再煎十余沸。去渣飲之。
查敷患處。
回陽玉龍膏
治癰腫。堅硬不痛。肉色不變。久而不潰。或潰而不斂。或筋攣骨痛。及一切冷癥。
草烏(三兩炒) 南星(一兩煨) 軍姜(二兩煨) 白芷(一兩) 肉桂(半兩) 赤芍藥(一
為末。蔥湯調搽。
蛇床子散
治風癬疥癩瘙癢。膿水淋漓。
蛇床子 獨活 苦參 防風 荊芥穗(各一兩) 枯礬 銅綠(各五錢)
為末。麻油調搽。
人參平肺散
治心火克肺。傳為肺痿。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咽嗌不利。
人參 陳皮(去白) 甘草(炙) 地骨皮(各五分) 茯苓 知母(炒各七分) 青皮 天門冬(去心) 五味子(搗炒各四分) 桑白皮(炒一錢)
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
如圣柘黃丸
治肺癰。咳而腥臭。或唾膿瘀。不問膿盛否。并效。肺家雖有方。惟此功效甚捷。
柘黃(一兩為末) 百齒霜(即梳垢二錢)
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丸。米飲下。柘黃乃柘樹所生。色黃。狀如靈芝。江南最多。北
萬金散
治癰疽惡核腫痛。發背等瘡。不問已潰未潰。
栝蔞(一棵全) 沒藥 乳香(各一錢研) 甘草節(二錢)
先以栝蔞、甘草用無灰酒二碗。煎至一碗。去渣入乳、沒不拘時服。
皮丸
治痔久而不愈。或作漏。
皮(一兩炙) 槐花(微炒) 艾葉(炒) 枳殼(炒) 白芍藥 地榆 川芎 當歸(酒洗)礬( ) 黃 (鹽水炒) 貫眾(各半兩) 頭發(三錢燒存性) 豬后懸蹄甲(十枚炙) 盈尺皂角(一挺去弦醋炙)
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下。(若氣血虛。或腫痛。先投他藥。待氣血稍復。腫痛已去。方可服此。此乃收后之劑。)
苦參丸
治一切瘡毒。 痛作渴。或煩躁。苦參不拘多少。為末。水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錢溫酒下。
秦艽蒼術湯
治腸風痔漏。大小便秘澀。
黃柏(酒拌) 澤瀉 歸尾(酒拌) 防風(各一錢) 皂角仁(燒存性) 秦艽 蒼術(米泔浸炒) 桃仁(各錢半) 檳榔(五分) 大黃(炒量入)
水二鐘。煎八分。空心服。
卷柏散
治臟毒便血。
卷柏(生石上高四五寸根黃如絲上有黃點焙干) 黃 (鹽水浸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空心米飲調下。
寒水石散
治痔發熱作痛。
寒水石 樸硝(各等分)
為末。溫水調服。
內托羌活湯(見臀癰條)
白芷升麻湯
治臀癰腫痛。右手脈大。未成膿者。
白芷(一錢半) 升麻 桔梗(各一錢) 生黃芩(三錢) 紅花 甘草(炙各五分) 酒黃芩作一服。水一鐘。酒半鐘。煎至八分。食后服。
內托黃柴胡湯(見附骨癰條)
內托升麻湯
治婦人乳中結核。或腫痛。并效。久而不消者。宜以托里藥為主。間服此藥。
栝蔞仁(三錢) 升麻 連翹 青皮 甘草節(各二錢)
作一服。水煎服。若數劑不消。宜以托里。
升麻牛蒡子散
治時毒瘡疹。發于頭面或胸膈之際。及一切瘡毒。并效。
升麻 桔梗 葛根 玄參 牛蒡子 麻黃 甘草(各一錢半) 連翹(二錢)
作一帖。水姜煎。食遠服。
黃人參湯
治潰瘍。虛熱無睡。少食。或穢氣所觸作痛。
人參 白術(炒) 歸身(酒拌) 麥門冬(去心) 蒼術(米泔浸各一錢) 甘草(炙) 陳皮升麻 神曲(炒各五分) 黃 (鹽水拌炒二錢) 黃柏(酒炒三分) 五味子(九粒搗碎)
水二鐘。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雄黃解毒散
治一切癰腫毒爛。毒勢甚者。先用此藥二三次。后用豬蹄湯。
雄黃(一兩) 白礬(四兩) 寒水石( 一兩)
用滾水二三碗。乘熱入前藥末一兩洗患處。以太乙膏或神異膏貼之。
玉粉散
治一切疳瘡。
輕粉 銀朱 滑石 寒水石 孩兒茶(各二錢) 片腦(二分)
上為細末。香油調搽。干搽亦可。若腫硬不消。以防風、荊芥、牛膝、甘草、滑石、各五錢。用水三碗。煎二碗。乘熱熏洗。
千兩金丸
治喉風喉閉。及一切急癥腫塞。立效真起死回生之藥也。
蚵 草 銅青 大黃 牙硝(各五錢)
上為末。以白梅肉爛研一處。搗勻。每一兩作五丸。以新棉裹噙化咽。津涎吐出。
破關丹
治乳蛾、喉閉、纏喉風等癥。
硼砂末(五錢) 霜梅肉(一兩)
搗爛為丸如芡實大。噙化咽下。內服荊防敗毒散。重者服防風通圣散
如圣黑丸子
治風寒襲于經絡。腫痛或不痛。或打撲跌墜。筋骨疼痛。瘀血不散。遂成腫毒。及風濕四肢疼痛。或手足緩弱。行步不前。并婦人血風勞損。
白芨 當歸(各四錢) 白蘞(一兩六錢) 南星(焙三錢) 百草霜 芍藥(各一兩) 牛膝(焙六錢) 川烏(炮二錢) 赤小豆(一兩六錢) 骨碎補(焙八錢)
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鹽湯或酒下。風疾更煨蔥一莖。溫酒下。孕婦勿用
如圣丸
治癩風(即大麻風。蘇州斂院使方甚效。)
全蝎(酒洗) 連翹 天麻 防風(各一兩半) 荊芥 川芎 白芷 當(酒洗) 黃柏 羌活 桔梗 大黃(煨) 滑石 石膏( ) 白術 麻黃 苦參 僵蠶(炒)蟬蛻 芍藥 山梔 枳殼 細辛 皂角刺 大風子(肉各一兩) 獨活 人參 郁金 芒硝黃連(各五錢)
共三十味為細末。用紅米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用六安茶煎湯送下。日進三半年全愈。小便尿如靛水黑色。此病之深者。只用此藥二料。如眉毛須發。脫落日漸生者。
切不可食羊肉、鵝、雞、豬頭、蹄、鯉魚、生冷。如肯食淡。百日全愈。如瘡破裂。只風子殼煎湯洗。春夏滑石、石膏根據方用。秋冬二味減半。遇春分、秋分服防風通圣散一貼。空心服。利三四次。以粥補之。
四七湯
半夏(五兩) 紫蘇(二兩) 茯苓(四兩) 濃樸(三兩)
水鐘半。姜三片。棗一枚。煎。熱服。
玉燭散
治便癰初起。腫痛發熱。大小便秘。用此行散。
川芎 當歸(酒拌) 芍藥 芒硝 生地黃(酒拌) 大黃(煨各二錢) 甘草(炙五分)
水二鐘。煎八分。食前服。
神效活絡丹
官桂 羌活 麻黃(一半去節) 貫眾 白花蛇(酒浸) 甘草(炙) 草豆蔻 天麻 白芷兩頭尖(去皮油浸微炒) 零陵香 黃連 熟地黃 黃芩 何首烏(酒浸) 大黃 木香(芍藥 細辛(去土) 天竹葉(另研) 沒藥(另研) 朱砂(水飛另研) 乳香(另研) 丁香 白僵蠶(炒) 虎骨(酒炙) 玄參 龜板(酒炙) 人參 黑附子(炮去皮臍) 烏藥 青皮 香附子茯苓 安息香(另研) 白豆蔻 白術 骨碎補 沉香(各一兩) 威靈仙(酒浸) 全蝎(新者) 葛根 當歸(各兩半) 麝香 烏稍蛇(去皮骨酒浸) 烏犀屑(地龍去土) 松香脂(各五錢) 血竭(七錢半另研) 防風(二兩半) 牛黃(二錢半另研) 金箔為衣 冰片(二錢半另
上共五十二味。為末。煉蜜和杵千余杵。每藥兩半作十丸。如彈子。金箔為衣。每服一丸。細嚼。溫酒漱下。臨臥空心各一丸。隨癥上下。食前后服。頭擂茶下。男婦卒暴中風。不省人事。 斜口噤。失音。涎盛。拘攣。臨睡爛研一丸。好酒化下便睡覺。有汗將病患手背。隨即舒拳。天明用人扶行。早飯日西再服一丸。可痊。產后暗風及破傷風。內外一切傷寒。人年四十以上。間二三日服一丸。永無風疾。
一方無白花蛇、零陵香、黃連、黃芩、熟地黃、大黃、虎骨、龜板、烏藥、安息香、青皮、白豆蔻、骨碎補、茯苓、白術、松香脂。多藿香。
內托復煎散
治瘡瘍腫 在外。其脈多浮。邪氣勝。必侵內。
地骨皮 黃芩(炒) 茯苓 人參 白芍藥(炒) 黃 (鹽水拌炒) 白術(炒) 肉桂 甘草(炙) 防己(酒拌) 當歸(酒拌各一錢) 防風(二錢)
先銼蒼術一升。水五升煎。先去術入藥再煎至二升。終日飲之。蒼術渣外再煎服。
托里消毒散
治疽已攻發不消者。服此。未成即消。已成即潰。腐肉易去。新肉易生。有瘡口宜。貼膏藥。斂則不用。切忌早用生肌。又治時毒。表里俱解。腫肉不退。欲其作膿。
人參 黃 (鹽水拌炒) 當歸(酒洗) 川芎 芍藥(炒) 白術(炒) 茯苓(各一錢) 白芷金銀花(各七分) 甘草(五分)
作一劑。水二鐘。煎八分。瘡在上下。分食前后服。
托里散
治瘡。飲食少思。或不腐。或不收斂。
人參 黃 (鹽水拌炒) 當歸(酒拌) 川芎 白術(炒) 茯苓 芍藥(各一錢) 濃樸(姜制) 白芷 甘草(各五分)
作一劑。水二鐘。煎八分服。
代針膏
治膿熟不潰。
乳香(二分) 巴豆(去殼炒焦) 堿 白丁香(細直者是各五分)
為末。熟水調。點瘡頭上。常以堿水潤之。勿令干。
托里榮衛湯
治瘡外無 腫、內亦便利。乃邪在經絡。用此調理。(見汗之則瘡已條)
定痛托里散
治瘡血虛疼痛圣藥也。
當歸(酒拌) 白芍(炒) 川芎(各錢半) 乳香 沒藥 肉桂(各一錢) 栗殼(去蒂炒二
水二鐘。煎八分服。
內托黃湯
治潰瘍作痛。倦怠少食。無睡。自汗。口干或發熱。久不愈。
黃 (鹽水拌炒) 麥門冬(去心) 熟地黃(酒拌) 人參 茯苓(各一錢) 白術(炒) 川芎官桂 遠志(去心) 當歸(酒拌各五分) 甘草(炙三分)
作一劑。水二鐘。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遠服。
當歸補血湯
治瘡潰后氣血俱虛。肌熱。躁熱。目赤面紅。煩渴引飲。晝夜不息。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脈虛血虛也。若誤服白虎湯必死。
黃 (炙六錢) 當歸(酒拌一錢)
水鐘半。煎六分。服。
玉露散
治產后乳脈不通。身體壯熱。頭目昏痛。大便澀滯。
人參 白茯苓 甘草(各五分) 桔梗(炒) 川芎 白芷(各一錢) 當歸(五分) 芍藥(
水二鐘。煎八分。食后服。如熱甚。大便秘。加大黃三分。煎服。
加味小柴胡湯
治婦人熱入血室。致寒熱如瘧。晝則安靜。夜則發熱妄語。
柴胡(二錢半) 黃芩 人參 生 甘草(各一錢) 半夏(六分)
水鐘半。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清心湯
治瘡腫痛。發熱。飲冷。脈沉實。睡語不寧。即防風通圣散。每料加黃連五錢。每劑一兩。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破棺丹
治瘡熱極。汗多。大渴。便秘。譫語。或發狂。結陽之癥。
芒硝 甘草(各二兩) 大黃(二兩五錢半生半熟)
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童便酒下。白湯亦可。
箍藥
治發背毒甚。HT 走不住。此藥涂之而解。
白芷 大黃 白芨 黃柏(炒) 芙蓉葉 山慈菇 寒水石( ) 蒼耳草(各等分)
上另為末。用水調搽。四圍留中。如干。以水潤之。
烏金膏
解一切瘡毒。及腐化瘀肉。最能推陳致新。用巴豆去殼炒焦。研如膏。點腫處則解毒。涂則自化、加乳香少許亦可。如 瘡內。能搜膿化毒。加香油少許。調稀可用。若余毒深伏。不能收斂者。宜此 之。不致成瘡。
援生膏
治一切惡瘡、及瘰 初起點破。雖未全消。亦得以殺其毒。
輕粉(三錢) 乳香 沒藥 血竭(各一錢) 蟾酥(三錢) 麝香(五分) 雄黃(五錢)
用蕎麥箕灰。或真炭灰一斗三升。淋灰湯八九碗。將栗或桑柴文武火煎作三碗。以久藥干添用。取二碗盛瓷器內。將前藥研為極細末。入灰湯內。用鐵干或柳枝順攪。再入好細鍛石一升。再攪勻。過一宿卻分于小瓷器收貯凡遇諸腫。點當頭一二點。一日換二次。次日又一次。須出血水為妙。如藥干卻。加所存灰湯少許調之。
神效托里散
治一切腫毒 痛。增寒壯熱。(又名金銀花散)
黃 (鹽水拌炒) 當歸 粉草 忍冬藤(各一錢)
酒水各一鐘。煎一鐘。分病上下。食前后服。少頃。再進一劑。渣罨患處。不問陰陽腫潰。老少虛實。皆可服。
為末。酒調服。尤效。消膿托里。止痛排膿。
托里溫經湯
治寒覆皮毛。郁遏經絡。不得伸越。熱伏榮中。聚結。赤腫作痛。惡寒發熱。或痛引肢體。若頭腫痛 甚。更宜砭之。(見頭面赤腫門)
五利大黃湯
治時毒 腫赤痛。煩渴便秘。脈數。
大黃(煨) 黃芩 升麻(各二錢) 芒硝 梔子(各一錢二分)
作一帖。水鐘半。煎六分。空心熱服。
梔子仁湯
治時毒腫痛。便秘。脈沉數。
郁金 枳殼(麩炒去瓤) 升麻 大黃(煨) 山梔仁(炒) 牛蒡子(炒各等分)
為末。每服三錢。蜜水調下。
葛根牛蒡子湯
治時毒腫痛。脈數而少力者。
葛根 貫眾 甘草 豆豉(江西者) 牛蒡子(半生炒各二錢)
作一服。水鐘半。煎八分。食后服。
普濟消毒飲
治時毒。疫 初覺。增寒體重。次傳頭面腫痛。或咽喉不利。口干舌燥。
黃芩 黃連(各五錢) 人參(三錢) 橘紅 玄參 甘草(各二錢) 柴胡 桔梗(炒各二錢) 連翹 鼠粘子 板藍根 馬勃(各一錢) 升麻 白僵蠶(炒各七分)
作一帖。水二鐘。煎一鐘。去渣。稍熱。食后徐服之。如大便硬。加大黃(酒煨)一錢或二錢。腫勢甚者砭之。去惡血。
內托羌活湯
(見臀癰條)
內托黃酒煎湯
治寒濕。腿外側少陽經分患癰。或附骨癰。堅硬漫腫作痛。或侵足陽明經。亦治之。
柴胡(錢半) 連翹 肉桂(各一錢) 黃柏(五分) 黃 (鹽水拌炒二錢) 歸尾(二錢)升麻(七分) 甘草(炙五分) 大力子(炒一錢)
作一服。水酒各一鐘。煎八分。食前服。
附子餅
治潰瘍氣血虛不能收斂。或風邪襲之。以致氣血不能運于瘡致難收斂。用炮附子去皮臍。唾津和為餅。置瘡口處。將艾于餅上灸之。每日灸數壯。但令微熱。勿令痛。餅干再用唾津和做。以瘡口活潤為度。
二陳湯
和中理氣。健脾胃。消痰。進食。
半夏(姜制) 陳皮(炒) 茯苓(各錢半) 甘草(炒五分)
水一鐘。姜三片。煎六分。食遠服。
火龍膏
治風寒濕毒所襲。筋攣骨痛。或肢節疼痛。及濕痰流注。經絡作痛。不能行步鶴膝風。節風疼痛。其效尤速。
生姜(半斤取汁) 乳香(為末) 沒藥(末各五錢) 麝香(為末一錢) 牛皮膠(廣東者二
先將姜汁并膠溶化。方下乳、沒。調勻。待溫。下麝香即成膏。攤貼患處。更服五積散。如鶴膝風須大防風、湯。
半夏左經湯
治足少陽經為四氣所乘。以致發熱。腰脅疼痛。頭目眩暈。嘔吐不食。熱悶煩心。腿痹
半夏(姜制) 干葛 細辛 白術 茯苓 桂心 防風 干姜(炮) 黃芩 麥門冬(去心)柴胡 甘草(炙各一錢)
水二鐘。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大黃左經湯
治四氣流注足陽明經。致腰腳腫痛不能行。大小便閉。或惡聞食氣。喘滿自汗。
細辛 茯苓 羌活 大黃(煨) 甘草(炙) 前胡 枳殼 濃樸(姜制) 黃芩 杏仁(各
水二鐘。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加味敗毒散
治足三陽經受熱。毒流于腳踝。 赤腫痛。寒熱如瘧。自汗。短氣。小便不利。手足或無汗。惡寒。
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 枳殼 桔梗 甘草 人參 茯苓 川芎 大黃 蒼術(各一
分二劑。水一鐘。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導滯通經湯
治脾經濕熱。壅遏不通。面目手足作痛。即五苓散減豬苓、官桂。加木、香陳皮。每服二錢。滾湯下。
附子六物湯
治四氣流注于足太陰經。骨節煩痛。四肢拘急。自汗短氣。小便不利。手足或時浮腫。
附子 防己(各四錢) 甘草(炙二錢) 白術(炒) 茯苓(各三錢) 桂枝(一錢)
分二劑。水鐘半。姜三片。煎一鐘。食遠服。
八味丸
治命門火衰。不能上生脾土。致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食不化。日漸消瘦。及虛勞。飲水。腰腫痛疼。小腹不利。及腎氣虛寒。臍腹作痛。夜多漩溺。腳膝無力。肢體倦怠。即腎氣丸每料加肉桂一兩。附子一兩。每日用新童便數碗浸五六日。切作四塊。再如前浸數日。以草紙包裹。水濕紙炮半日。出去皮臍尖。切作大片。如有白星。再用火炙。以無為度。
交加散
治風寒濕毒所傷。腿腳痛。或筋攣骨痛。腰背掣痛。或頭痛惡寒拘急。遍身疼痛。一切寒毒之病并治。即五積散對人參敗毒散。
檳榔散
治風濕流注。腳脛酸痛。或嘔吐不食。
檳榔 木瓜(各一錢) 香附子 紫蘇(各三分) 陳皮 甘草(炙各一錢)
水鐘半。姜三片。蔥白三莖。煎一鐘。空心服。
麻黃左經湯
治四氣流注足太陽經。腰足攣痹。關節重痛。增寒發熱。無汗惡寒。或自汗惡風頭痛。
麻黃(去節) 干葛 茯苓 蒼術(米泔浸炒) 防己(酒拌) 桂心 羌活 防風 細辛甘草(炙各一錢二分)
水二鐘。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前服。
加味四斤丸
治肝腎氣血不足。足脛酸痛。步履不隨。腿受風寒濕毒以致香港腳者。更宜。
虎脛骨(一兩酥炙) 沒藥(另研) 乳香(另研各五錢) 川烏(一兩炮去皮) 肉蓯蓉 牛膝(各一兩半) 木瓜(一斤去瓤蒸) 天麻(一兩)
木瓜、蓯蓉搗膏。余為末。加酒糊。和勻熟杵。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任下。
局方換腿丸
治足三陰經為四氣所乘。攣痹緩縱。上攻胸脅肩背。或下注腳膝作痛。足心發熱。行步
薏苡仁 石楠葉 南星(湯泡) 石斛 檳榔 萆 (炙) 牛膝 羌活 防風 木瓜(各四兩) 黃 (炙) 當歸 天麻 續斷(各一兩)
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下。
三因勝駿丸
治元氣不足。為寒濕所襲。腰足攣拳。或腳面連指。走痛無定。筋脈不伸。行步不隨常服益真氣。壯筋骨。
當歸 天麻 牛膝 木香 熟地黃(酒拌蒸半日杵膏) 酸棗仁(炒) 防風(各二兩) 木四兩) 羌活 乳香(各五錢) 麝香(二錢) 全蝎(炒) 沒藥 甘草(炙各一兩) 附子(制法見八。味丸二兩)
地黃三斤。用無灰酒四升煮干。再曬二日。杵如膏。入余藥末杵千余下。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丸。細嚼。臨臥酒下。作小丸服亦可。
神應養真丸
治厥陰經為四氣所襲。腳膝無力。或左癱右瘓。半身不遂。手足頑麻。語言謇澀。氣血凝滯。通身疼痛。
當歸(酒洗) 川芎 芍藥 地黃(酒蒸搗膏) 羌活 天麻 木瓜 菟絲子(酒制
各等分為末。入地黃膏加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酒下。鹽湯亦可。
開結導引丸
治飲食不消。心下痞悶。腿腳腫痛。
白術(炒) 陳皮(炒) 澤瀉 茯苓 神曲(炒) 麥牙(炒) 半夏(姜制各兩) 青皮 干姜(各五錢) 巴豆霜 枳實(炒各錢半)
為末。湯侵。蒸餅丸梧子大。每服四五丸或十丸。溫水下。
此內傷飲食。脾胃營運之氣有虧。不能上升。則注為香港腳。用此導引。行水化脾氣也。
青龍湯
治肺受寒咳嗽喘。
干姜(炮) 細辛 麻黃(去節) 肉桂(各三兩) 半夏(湯泡七次二兩半) 芍藥 甘草(炙各三兩) 五味子(二兩搗炒)
每服五錢。水一鐘姜三片。煎七分。食后服。
葶藶大棗瀉肺湯
治肺癰。胸膈脹滿。上氣咳嗽。或身面浮腫。鼻塞聲重。
葶藶(炒黃研末每服三錢)
水二鐘。棗一枚。煎一鐘。去棗入藥。煎七分。食后服。
升麻湯
治肺癰。胸乳間皆痛。吐痰腥臭。
川升麻 苦梗(炒) 薏苡仁 地榆 黃芩(炒) 赤芍藥(炒) 生甘草 牡丹皮(去心各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參蘇飲
治感風咳嗽。涕唾稠粘。或發熱頭痛或頭目不清胸膈不利。
木香 蘇葉 葛根(姜制) 前胡 半夏(湯泡七次) 人參 茯苓(各七分) 枳殼(麩炒)桔梗(炒) 甘草 陳皮(去白各五分)
水二鐘。姜一片。蔥一莖。煎八分。食遠服。
桔梗湯
治咳而胸膈隱痛。兩腳腫滿。咽干口燥。煩悶多渴。時出濁涕腥臭。
桔梗(炒) 貝母(去心) 當歸(酒浸) 栝蔞仁 枳殼(麩炒) 薏苡仁(炒) 桑白皮(炒) 甘草節 防己(去皮各一錢) 黃 (鹽水拌炒) 百合(蒸各錢半) 五味子(搗炒) 甜葶藶(炒)地骨皮 知母(炒) 杏仁(各五分)
水鐘半。生姜三片。煎七分。不拘時溫服。咳加百藥煎。熱加黃芩。大便秘加煨大黃少許。小便澀加木通、車前子。煩躁加白茅根。咳而痛甚。加人參、白芷。
排膿散
肺癰吐膿后服此。排膿補肺。
嫩黃 (鹽水拌炒) 白芷 五味子(杵炒) 人參(各等分)
細末。每服三錢。食后蜜湯調下。
四順散
治肺癰吐膿。五心煩熱壅悶。咳嗽。
貝母(去心) 紫菀(去苗) 桔梗(炒各錢半) 甘草(七分)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咳嗽加杏仁。亦可為末。白湯調服。
葶藶散
治過食煎爆。或飲酒過度。致肺壅喘不臥。及肺癰濁唾腥臭。
甜葶藶 桔梗(炒) 栝蔞仁 川升麻 薏苡仁 桑白皮(炒) 葛根(各一錢) 甘草(炙
水鐘半。生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
鐘乳粉散
治肺氣虛。久嗽。皮毛枯槁。唾血腥臭。或喘不已。
鐘乳粉( 煉熟) 桑白皮(蜜炙) 麥門冬(去心) 紫蘇(各五分)
水一鐘。姜三片。棗一枚。煎六分。食后服。
紫菀茸湯
治飲食過度。或煎爆傷肺。咳嗽。咽干。吐痰唾血。喘急。胸痛。不得臥。
紫菀茸(去苗一錢) 犀角(磅因) 甘草(炙) 人參(各五分) 款冬花 桑葉(經霜者) 百(蒸焙) 杏仁(去皮尖) 阿膠(蛤粉炒) 貝母(去心) 半夏(湯泡七次) 蒲黃(炒各一錢)
水鐘半。姜三片。煎八分。入犀末。食后服。
人參五味子湯
治勞復咳膿或咯血。寒熱往來。盜汗。羸瘦。因乏。一切虛損并治。
人參 五味子(杵炒) 前胡 桔梗(炒) 白術(炒) 白茯苓(去皮) 陳皮(去白) 甘草)地黃(生者酒拌蒸半日) 當歸(酒拌炒各一錢) 地骨皮 黃 (炙) 桑白皮(炒) 枳殼(去穣炒) 柴胡(各七分)
水鐘半。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
寧肺湯
治榮衛俱虛。發熱自汗。或喘急咳嗽唾膿。
人參 當歸 白術(炒) 川芎 白芍 熟地黃(酒蒸) 五味子(杵炒) 麥門冬(去心)桑白皮(炒) 甘草(炙) 白茯苓 阿膠(蛤粉炒)
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
知母茯苓湯
治肺痿。喘嗽不已。往來寒熱。自汗。
茯苓 黃芩(炒各二錢) 甘草(炙) 知母(炒) 人參 五味子(杵炒) 桔梗 薄荷 半夏(姜制) 柴胡 白術 麥門冬(去心) 款冬花(各三錢) 川芎 阿膠(蛤粉炒各二錢)
作一貼。水二鐘。姜三片。煎一鐘。食后服。
人參養肺湯
治肺痿。咳嗽有痰。午后熱。并聲颯者。
人參 五味子(搗炒) 貝母(去心) 柴胡(各四分) 桔梗(炒) 茯苓(各錢半) 甘草(五分) 桑白皮(炒一錢) 枳實(麩炒錢半) 杏仁(炒) 阿膠(蛤粉炒各一錢)
水鐘半。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后服。
梔子仁湯
治肺痿。發熱。潮熱。或發狂煩躁。面赤咽痛。
梔子仁 赤芍藥 大青葉 知母(炒各七分) 黃芩(炒) 石膏( ) 杏仁(去皮尖炒)升麻(各錢半) 柴胡(二錢) 甘草(一錢) 豆豉(百粒)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甘桔湯
治肺氣壅熱胸膈不利。咽喉腫痛。痰涎壅盛。
甘草 桔梗(各五錢)
水鐘半。煎八分。食遠服。
加味理中湯
治肺胃俱寒。發熱不己。
甘草(炙) 半夏(姜制) 茯苓 干姜(炮) 白術(炒) 橘紅 細辛 人參 五味子(搗炒各五分)
水一鐘。煎六分。食遠服。
大黃湯
治腸癰。小腹堅腫如掌而熱。按之則痛。肉色如故。或 赤微腫。小便頻數。汗出增寒。其脈遲緊。未成膿宜服。
樸硝 大黃(炒各一錢) 牡丹皮 栝蔞仁(研) 桃仁(去皮尖各二錢)
水二鐘。煎八分。食前或空腹溫服。
牡丹皮散
治腸癰腹濡而痛。時時下膿。
牡丹皮 白茯苓 薏苡仁 人參 天麻 黃 (炒) 桃仁(去皮尖) 白芷 當歸(酒浸)川芎(各一錢) 官桂 甘草(炙各五分) 木香(二分)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梅仁湯
治腸癰隱痛。大便秘澀。
核桃仁(九個去皮尖) 牡丹皮 大黃(炒) 芒硝(各一錢) 犀角(鎊末一錢) 冬瓜仁(研二錢)
水二鐘。煎八分。入犀角末。空心服。
薏苡仁湯
治腸癰。腹中癘痛。或脹滿不食。小便澀。婦人產后多有此病。縱非膿。服之尤效。
薏苡仁 栝蔞仁(各三錢) 牡丹皮 桃仁(去皮尖各二錢)
水二鐘。煎八分。空心服。
云母膏
治一切瘡疽。及腸癰折傷。
蜀椒(開口者去目微炒) 白芷 沒藥 赤芍 肉桂 當歸 鹽花 血竭 菖蒲 黃白芨黃芩 夜合皮 乳香 附子 良姜 茯苓(各五錢) 硝石 甘草 云母(各四兩) 柏葉桑白皮 槐枝 柳枝(各二兩) 陳皮(一兩) 清油(四十兩) 黃丹(十四兩)
上除血竭、乳、沒、射、黃丹、鹽花、硝石、七味、另研外。余并銼。入油浸七日。文。以柳篦不住手攪。候匝沸乃下火。沸定又上火。如此三次。以藥黑色為度。紙濾去渣。再熬。續入丹。將凝再下余味藥末。仍不住手攪。又熬。滴水中成珠為度。瓷器收之。候溫將水銀絹包。以手細彈鋪在上。謂之養藥毋。用時刮去水銀。或服。或貼。隨用。其功甚大
神仙太乙膏
治一切瘡毒。不問年月深淺。已未成膿。先以溫水洗凈。軟帛拭干。用緋帛攤貼亦可用冷水吞下。血氣不通。溫酒下。赤白帶。當歸酒下。咳嗽及喉閉。纏喉風。并用綿裹含。諸風弦赤眼。HT 作小餅。貼太陽穴。以出梔湯下。打撲傷損外貼。內服橘皮湯。腰膝痛貼處。鹽湯下。唾血丸以蛤粉為衣。桑白皮湯下。瘰 鹽湯洗貼。酒下一丸。婦人經脈不通。甘草湯下。其膏可收十余年不壞。愈久愈烈。一切疥。別煉油少許。和膏涂之。諸蟲蛇并湯火刀斧傷。皆可內服外貼。
玄參 白芷 當歸 肉桂 生地黃 大黃 赤芍(各一兩)
咀。用麻油二斤。入銅鍋內煎至黑。濾去渣。入黃丹十二兩再煎滴水中捻。軟硬得中。
矣。予嘗用治瘡毒并內癰。有奇效。一婦月經不行。腹結塊作痛。貼之經行痛止。愈。此方
排膿散
治腸癰少腹痛。脈滑數。或里急后重。或時時下膿。
黃 (炒) 當歸(酒浸) 金銀花 白芷 穿山甲(蛤粉拌炒) 防風 連翹 栝蔞仁(各
水二鐘。煎八分。食前服。為末。每服三錢。食后蜜湯調下亦可。
射干連翹散
治塞熱。瘰 。
射干 連翹 玄參 木香 赤芍藥 升麻 前胡 當歸 山梔仁 甘草(炙各七分) 大黃(炒二錢)
水二鐘。煎八分。食后服。
薄荷丹
治風熱瘰 。久服毒自小便宣出。未作膿者自消。
薄荷 皂角(去皮弦) 三棱(煨) 連翹 何首烏(米泔浸) 蔓荊子(各一錢) 荊芥穗(一兩) 豆豉末(二兩半)
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滾湯下。日二服。病難愈。須常服之。
益氣養榮湯
治抑郁或勞傷氣血。或四肢頸項患腫。或軟。或赤不赤。或痛不痛。或日晡發熱。或潰人參 茯苓 陳皮 貝母 香附 當歸(酒拌) 川芎 黃 (鹽水拌炒) 熟 (酒拌)
芍藥(炒各一錢) 甘草(炙) 桔梗(炒五分) 白術(炒二錢)
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胸膈滿加枳殼、香附、(各一錢) 人參、熟 。(各減二分)
飲食不甘。暫加濃樸、蒼術。 痰多加橘紅、半夏。
往來寒熱。加柴胡、地骨皮。發熱加柴胡、黃芩膿潰作渴。加參。 、歸、術。 膿多或清加歸、芎。
脅下痛或痞。加青皮、木香。 肌肉生遲。加白蘞、官桂。
口干加五味子、麥門冬。 渴不止加知母、赤小豆。(俱酒拌炒)
濃不止。倍加參、 、當歸。
針頭散
治一切頑瘡瘀肉不盡。及 核不化。瘡口不合。宜此腐之。
赤石脂(五錢) 白丁香 乳香(各二錢) 黃丹(一錢) 砒生(一錢) 輕粉 麝香(各五分) 蜈蚣(一條炙干)
為末。搽瘀肉上。其肉自化。若瘡口小。或痔瘡。用糊和作條子。陰干 之。凡瘡久不合者。內有膿管。須用此藥腐之。兼服托里之劑。
如神散
治瘰 已潰。瘀肉不去。瘡口不合。
松香末(一兩) 白礬(三錢)
為末。香油調搽。干搽亦可。
當歸龍薈丸
治瘰 腫痛。或脅痛以有積塊。及下疳便癰。小便澀。大便秘。或瘀血凝滯。小腹作痛
當歸(酒浸) 梔子仁(炒) 黃連 青皮 龍膽草(酒拌炒) 黃芩(各一錢) 大黃(酒拌炒) 蘆薈 青黛 柴胡(各五錢) 木香(二錢半) 麝香(五分另研)
為末。神曲糊丸。每服二三十丸。姜湯下。
分心氣飲
治七情郁結。胸膈不利。或脅肋虛張。噎塞不通。或噫氣吞酸。嘔噦惡心。或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痿黃。口苦舌干。飲食減小。日漸羸瘦。或大腸虛秘。或病后虛痞。
木通 赤芍 官桂 半夏(姜制) 赤茯苓 桑白皮(炒) 大腹皮 陳皮(去白) 青皮(去白) 甘草(炙) 羌活(各五分) 紫蘇(二錢)
水二鐘。姜三片。棗二枚。燈心十莖。煎八分。食遠服。
生地黃丸
許白云云。有一師尼患惡風。體倦。乍寒乍熱。面赤心煩。或時自汗。是時疫氣大行。
熱。作傷寒治。大小柴胡湯雜進。數日病劇。予診三部無寒邪。但肝脈弦長上魚際。宜用抑陰之藥。遂用此方。
秦艽 黃芩 硬柴胡(各五錢) 赤芍藥(一兩) 生地黃(一兩酒蒸搗膏)
為末。入地黃膏。加煉蜜少許。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烏梅湯下。日進二服。
遇仙無化丸
治 未成膿。其人氣體如常。宜服此丸。形氣覺衰者。先服益氣養榮湯。待血氣。少充方服此丸。核消仍服前湯。潰后有瘀肉。宜針頭散。若不斂。亦服此丸。斂后再服前湯。
白術(炒) 檳榔 防風 密陀僧 郁李仁(湯泡去皮) 甘草(各五錢) 斑蝥(去翅足用糯米同炒米不用五錢)
細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早晚煎甘草檳榔湯下。服至月許。覺腹微痛。自小便中取下 毒。如魚目狀。已破者自合。未膿者自消。
三品錠子
上品 去十八種痔。
白礬(二兩) 乳香(三錢五分) 沒藥(三錢五分) 牛黃(三錢) 白砒(一兩零五分)
中品 去五漏及番花瘤氣核。
白礬(二兩) 白砒(一兩三錢) 乳香 沒藥(各三錢)
下品 治瘰 、氣核、疔瘡、發背、腦疽諸惡癥。
白礬(二兩) 白砒(一兩五錢) 乳香 沒藥(各二錢半) 牛黃(三分)
先將砒末入紫泥罐內。次用礬末蓋之。以炭火 令煙盡。取出研極細末。糯米糊和為挺狀如線香。陰干 瘡內三四次。年深者五六次。其根自腐潰。如瘡露在外。更用蜜水調搽。
益元散
滑石( 六兩) 甘草(炙二兩)
各研為末。和蜜與服三錢。熱湯冷水任下。
治血分椒仁丸
續隨子(去皮研) 郁李仁 黑牽牛(研) 五靈脂(研) 吳茱萸 延胡索 椒仁 甘遂當歸(各五錢) 芫花(醋浸一錢) 石膏 膽礬(一錢) 人言(一錢) 青(十枚去頭翅足同糯米炒黃米不用)
為末。面糊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橘皮湯下。此方藥雖峻利。所用不多。畏而不服。是養病害身也。嘗治虛弱之人。亦未見其有誤。
治水分葶藶丸
葶藶(炒另研) 續隨子(去殼研各半兩) 干筍末(一兩)
為末。棗肉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煎扁蓄湯下。如大便利者。減葶藶、續隨子各一錢。加白術五錢。
又方 治經脈不利即為水。水流四肢即為腫滿。名曰血分。其候與水相類。作水治之非也。宜用此方。
人參 當歸 桂心 赤芍 瞿麥穗 白茯苓 大黃(濕紙裹三斗米下蒸米熟去紙切炒各半兩) 葶藶(炒另研一錢)
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空心米飲下十五至二三十丸。
托里養榮湯
治瘰 流注。及一切不足之證。不作膿或不潰。或潰后發熱惡寒。肌肉消瘦。飲食少思。睡臥不寧。盜汗不止。
人參 黃 (炙) 當歸(酒拌) 川芎 芍藥(炒) 白術(炒各一錢) 五味子(炒研) 麥門冬 甘草(各五分) 生 (酒拌蒸半日)
水二鐘。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琥珀膏
治頸項及腋下初如梅核。腫結硬強。漸如連珠。不消不潰。或潰而膿水不絕。經久不瘥
琥珀(一兩) 木通 桂心 當歸 白芷 防風 松脂 朱砂(研) 木鱉子(各五錢肉) 麻油(二斤) 丁香 木香(各三錢)
先用琥珀、丁香、桂心、朱砂、木通為末。余銼。以油二斤四兩。浸七日。入鐺慢火煎焦黃漉出。徐徐下黃丹一斤。以柳枝不住手攪煎至滴水捻軟硬得中。卻入琥珀等末攪勻。瓷器盛。用時取少許。攤紙貼之。
方脈流氣飲
治瘰 流注。及郁結腫塊。或走注疼痛。或心胸痞悶。咽塞不通。脅腹膨脹。嘔吐不食。上氣喘急咳嗽痰盛。面目四肢浮腫。大小便秘。
紫蘇 青皮(去白) 當歸(酒拌) 芍藥(炒) 烏藥 茯苓 枳實(麩炒) 桔梗(炒) 半(姜制) 川芎 黃 (炙) 防風 陳皮(去白) 甘草(炙各一錢) 木香 大腹皮 檳榔 枳殼(麩炒各五分)
水二鐘。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加減八味丸
治瘡痊后口干渴。甚則舌或黃。及未患先渴。此腎水枯竭。不能上潤。以致心火上炎。不能既濟。故心煩躁作渴。小便頻數。或白濁陰痿。飲食不多。肌膚漸削。或腿腫膝先瘦。服此以生腎水。降心火。諸癥頓止。及治口舌生瘡不絕。
山茱萸(凈肉一兩) 五味子(炒二兩) 牡丹皮(半兩) 白茯苓(半兩) 山藥(一兩) 桂心(去皮半兩) 澤瀉(切片蒸焙半兩) 生地黃(二兩酒拌蒸搗膏)
為末。入地黃膏。加煉蜜少許丸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五更初未語前。或空心淡鹽湯
香砂六君子湯
治脾胃不健。飲食少思。或作嘔。或過服涼藥。致傷脾胃。即六君子加藿香。砂仁。
金不換正氣散
治瘡脾氣虛弱。寒邪相搏。痰停胸膈。以致發寒熱。服此正脾氣則痰自消。寒熱不作。
濃樸(去皮姜制) 藿香 半夏(姜制) 蒼術(米泔浸) 陳皮(去白各一錢) 甘草(炙五
水二鐘。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食遠服。
清咽利膈湯
治積熱。咽喉腫痛。痰涎壅盛。或胸膈不利。煩躁飲冷。大便秘結。
金銀花 防風 荊芥 薄荷 桔梗(炒) 黃芩(炒) 黃連(炒各錢半) 山梔(炒研) 連翹(各一錢) 玄參 大黃(煨) 樸硝 牛蒡子(炒) 甘草(各七分)
水二鐘。煎一鐘。食后服。
刺少商穴法
穴在手大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刺入二分許。以手自臂勒至刺處。出血則消。若重者。及膿成者。必須刺患處。否則不治。
承氣湯
治腸胃積熱。口舌生瘡。或牙齦作痛。
大黃(煨) 甘草 樸硝(各一錢)
水鐘半。煎七分。食前服。
人參固本丸
治肺氣燥熱作渴。或小便短赤如淋。此治虛而有火之圣藥也。
生地黃(酒拌) 熟地黃(酒洗)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各一兩) 人參(五錢)
除人參為末。余藥搗膏加煉蜜少許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或溫酒下。中寒人
消毒犀角飲子
治斑或癮疹瘙癢。或作痛。及風熱瘡毒。
荊芥 防風(各錢半) 甘草(三分) 牛蒡子(二錢)
水一鐘。煎五分。徐徐服。
解毒防風湯
治斑或癮疹癢或痛。
防風(二錢) 地骨皮 黃 芍藥 荊芥 枳殼(各二錢炒)
水一鐘。煎五分。徐徐服。
砭法
治小兒丹毒色赤。游走不定。用細瓷器擊碎。取有鋒芒者一塊。以箸一根。劈開頭尖。以線。縛定兩指。輕撮箸稍。令瓷器芒者正對患處。懸寸許。再用箸一根頻擊箸頭。令毒血遇刺皆出。卻以神功散敷之。毒入腹者不救。
萆湯
治楊梅瘡。不問新舊潰爛。筋骨作痛。并 。
川萆 (俗呼王茯苓) 每用二兩。水三鐘。煎二鐘。去渣。不拘時。徐徐溫服。若患久。或服攻擊之劑。致傷脾胃氣血者。以此一味為主。而加以兼證之劑。
雙解散
治便癰。內蘊熱毒。外挾寒邪。或交感強固精氣。致精血交錯。腫結疼痛。大小便秘。
宜此通解。更隨癥調治。
辣桂 大黃(酒拌炒) 白芍 澤瀉 牽牛(炒杵) 杏仁(去皮尖) 甘草(炙) 干姜(炮
水二鐘。煎八分。空心服。
八正散
治積熱。小便不通。及淋癥脈實。
大黃(酒拌炒) 車前子(炒) 瞿麥 蓄 山梔仁(炒) 木通 甘草(各一錢) 活石(
水二鐘。煎八分。食前服。
導水丸
治便癰。初起腫痛。及下疳大小便秘。又治楊梅瘡初起。濕盛之際。宜先用此數服。
大黃(酒拌炒) 黃芩(炒各二錢) 黑丑末(炒) 滑石( 各四錢)
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臨臥溫水下。
托里當歸湯
治潰瘍。氣血俱虛。發熱。及瘰 諸癰。不問腫潰。皆宜服之。久服能斂瘡口。
當歸(酒拌) 黃 (鹽水拌炒) 人參 熟 (酒拌) 川芎 芍藥(炒各一錢) 柴胡 甘草(炙各五分)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加減龍膽瀉肝湯
治肝經濕熱。玉莖患瘡。或便毒。懸癰腫痛。小便赤澀。或潰爛不愈。又治陰囊腫痛。或潰爛作痛。或睪丸懸掛。亦治痔瘡腫痛。小便赤澀。
龍膽草(酒拌炒黃) 澤瀉(各一錢) 車前子(炒) 木通 黃芩 生地黃(酒拌) 歸尾(酒拌) 山梔(炒) 甘草(各五分)
水二鐘。煎八分。食前服。濕盛加黃連。大便秘加大黃。(炒)
胃苓散
豬苓 澤瀉 白術 茯苓 蒼術 濃樸 陳皮(各一錢) 甘草(炙) 肉桂(各五分)
水二鐘。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服。
當歸郁李仁湯
治痔漏。大便結硬。大腸下墜出血。苦痛難忍。
歸尾(酒拌) 郁李仁 澤瀉 生 大黃(煨) 枳實 蒼術 蓁艽(各一錢) 麻黃仁(錢半) 皂角(一錢另研細末)
水二鐘。煎八分。入皂角末。空心服。
秦艽防風湯
治痔漏結燥。每大便作痛。
秦艽 防風 當歸(酒拌) 白術(各錢半) 黃柏 陳皮 柴胡 大黃(煨) 澤瀉(各一錢) 紅花 桃仁(去皮尖研) 升麻 甘草(炙各五分)
水二鐘。煎八分。空心服。
加味四君子湯
治痔漏下血。面色痿黃。心忪耳鳴。腳弱氣乏。及脾胃虛。口淡。食不知味。又治中氣虛。不能攝血。致便血不禁。
人參 白術(炒) 茯苓 黃 (炙) 白扁豆(蒸) 甘草(炙各等分)
為末。每服三錢。滾白湯點服。
除濕和血湯
治陽明經濕熱。便血腹痛。
生地黃 牡丹皮 生甘草(各五分) 熟甘草 黃 (炙各一錢) 白芍(錢半) 升麻(七分) 歸身(酒拌) 蒼術(炒) 秦艽 陳皮 肉桂 熟 (酒拌各三分)
水二鐘。煎八分。空心。侯宿食消盡。熱服。
槐花散
治腸風藏毒下血。
槐花 生地黃(酒拌蒸) 青皮 白術(炒) 荊芥穗(各六分) 川芎(四分) 歸身(酒拌)升麻(各一錢)
為末。每服三錢。空心米飲調下。水煎亦可。
參苓白術散
治脾胃不和。飲食不進。或嘔吐泄瀉。凡大病后皆宜服此。以調理脾胃。
人參 茯苓 白術(炒) 連肉(去心皮) 白扁豆(去皮姜汁拌炒) 砂仁(炒) 桔梗(炒)山藥 甘草(炙) 薏苡仁(炒各二兩)
細末。每服三錢。石菖蒲煎湯下。
小烏沉湯
治氣不調和。便血不止。
烏藥(一兩) 甘草(炙二錢) 香附(四兩醋制)
每服二錢。食前鹽湯下。
枳殼散
治便血。或婦人經候不調。手足煩熱。夜多盜汗。胸膈不利。
枳殼(麩炒二錢) 半夏曲 赤芍藥(炒各一錢) 茈葫 黃芩(炒各錢半)
水二鐘。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遠服。
芎歸湯
治便血。或失血過多。眩暈。
芎 當歸(酒拌各五錢)
水鐘半。煎六分。食后服。
如神千金方
治痔無有不效。
水澄膏
治痔護肉。
枯藥
(以上三方。俱見前痔瘡條下。)
連翹飲子
治乳內結核。服數劑不消。宜兼服八珍湯。初起有表癥者。宜先解表。
連翹 川芎 栝蔞仁(研) 皂角刺(炒) 甘草節 橘葉 青皮(去白) 桃仁(各一錢半)
水二鐘。煎一鐘。食遠服。
復元通氣散
治乳癰便毒腫痛。及一切氣滯腫毒。如打撲傷損。閃肭作痛。及疝氣。尤效。
木香 茴香(炒) 青皮(去白) 陳皮 穿山甲(蘇炒) 白芷 甘草 漏蘆 貝母(去心各等分)
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