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受體的術前評估
一旦決定對病人行肝移植手術并且沒有明顯的醫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禁忌證,那么就需要對病人作出更全面和詳細的評估。主要包括、解剖、病因、感染、腫瘤、合并的疾病及各重要臟器的評估。
一、一般情況
測量受體的體重、身高和肝臟的大小是必要的,因為這決定著選擇大小合適的供體肝臟。肝移植術后的排異反應與腎移植和心臟移植相比,發生率低,程度輕且容易治療和逆轉,所以組織配型一般只基于ABO血型相配。血清巨細胞病毒(CMV)抗體陰性的受體,最好接受CMV陰性的供體肝臟。CMV陽性的供體肝臟移植給VMV陰性的受體,術后CMV感染的機會明顯增加。年齡本身不是肝移植主要考慮因素,過去曾把年齡大于50歲列為手術禁忌證,現在也有年齡大于70歲的病人移植成功的例子。
二、肝臟和膽管系統
對肝臟和膽管系統的評估主要是為了明確肝臟的原發病和排除惡性腫瘤的存在。由于肝臟原發病的不同,關系著肝移植手術前和術后的不同治療方法,以及術后原發病的復發情況,所以術前明確原發病的診斷是重要的。
在血液學檢查方面,下列檢查應該常進行:①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學標志,如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以及HBV-DNA;②丙型肝炎病毒;HCV-Ab和HCV-RNA;③抗核抗體(ANA);④抗線粒體抗體(AMA);⑤抗平滑肌抗體(ASMA);⑥EB病毒抗體;⑦巨細胞病毒(CMV)抗體;⑧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對于Budd-Chiari綜合征、酒精性肝硬化及其他原因不明的肝病病人,需要行肝臟活檢病理檢查。由于丙型肝炎病毒從感染至抗體產生之間有一較長的潛伏期,所以對于HCV-Ab陰性的病人,可對活檢肝組織行PCR檢查來明確有無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許多肝硬化病人都合并有肝細胞癌,所以,每個病人必須接受B超、CT或MRI檢查,以明確有無肝癌的存在。對發現實質性占位性病變的病人,必須在B超引導下行肝臟活檢。直徑小于5cm的原發性肝癌,如果沒有遠處轉移,也不構成手術禁忌證[SB][1][/SB]。
硬化性膽管炎可能合并膽管癌,癌胚抗原(CEA)檢查有助于明確診斷。必要時可以行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及膽管脫落細胞檢查。由于膽管癌病人肝移植術后復發率很高,一般被認為是手術禁忌證。[SB][2,3][/SB]
門靜脈和腸膜靜脈血栓不是肝移植手術的禁忌證,但是會給肝移植手術帶來困難,所以,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門靜脈和下腔靜脈是必要的,它不但可以明確有無血栓存在,同時,也可以明確門靜脈高壓的診斷和門靜脈、脾靜脈的直徑和血流方向[SB][4][/SB]。
有時需要行ERCP或經皮肝穿刺膽管造影(PTC)來明確膽管系統是否正常。
三、心血管系統
肝臟移植時,病人常會面臨極大的血液動力學的改變[SB][5][/SB],所以術前對受體的心血管系統作出評估是必要的,特別是對于年齡大于60歲的病人,以及有吸煙史、家族心臟病史、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病人。
冠心病病人經冠狀動脈搭橋術后,如果左心室收縮功能正常,也可以行肝移植手術。酒精性肝硬化病必須檢測左心室功能以排除心肌病變,如果已有心肌病變,則不宜行肝移植手術。一些系統性疾病。如紅斑狼瘡、結節病、血色素沉著癥,都需要進行詳細的心臟檢查。
心臟瓣膜病如果已引起肺動脈高壓,則應視為禁忌證。
對于心電圖有異常表現者,如左束支傳導阻滯、左心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