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進補不可盲目

本報記者 譚欣

近日,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第二屆膏方文化節正式啟動,活動當天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了解膏方知識。膏方有哪些適宜人群?服用有哪些誤區呢?針對此,記者采訪了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專家主任醫師衷敬柏,請他一一解答。

“一人一方一爐”

“買了就吃”,衷敬柏說這是第一大誤區。中醫膏方講究“一人一方一爐”。膏方是融中藥、滋補品和相關食品于一爐,按照一人一方、一人一鍋而制作出來的膏類制劑,適應了中醫臨床用藥辨證施治的需要,通過辨證與辨病的結合,可隨證加減處方,充分體現了中醫的整體觀念,發揮方藥中多種成分的綜合療效。同時,膏方強調個體化給藥處方,單獨加工制備,因人而異,針對性強,療效顯著。

一個膏方全家人服用是不科學的,膏方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人的體質因年齡、性別、生活境遇、先天稟賦、后天調養等不同會各有差異,故選方用藥也因人而異。在選用膏方前,服用者應向醫生詳細說明自身健康狀況,便于醫生辨證施治。如果不問虛實,不論辨證,盲目進補,就會出現種種不良反應,在臨床常見到患者在冬季服用補藥后出現胸悶、嘔吐、腹脹、食欲減退、口干口苦、頭暈等癥狀,這都是進補不當造成的。

調治慢性疾病

“膏方只是滋補用的”,這是第二大誤區。衷敬柏說:“膏方在南方地區服用率很高。在走訪調查的百姓當中可發現,服用膏方的人群中有大部分人患慢性病,服用膏方對調理治療他們的慢性病起到了幫助。”

如女性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陰陽失衡、肝腎不足、精血虧損、氣虛脾弱、月經不調,甚至出現經閉不行、卵巢功能下降等癥狀,這類人群經專家辨證論治后進補膏方,會有很好的效果。

對于中年人有冠心病等慢性病者,服用膏方時需注意以下原則:一是陰陽相配,相互資生,多以熟地、阿膠、黃芪、生曬參相配;二是益氣活血,氣血互調,常選用生香附、廣郁金等,既行氣,又活血;三是通補兼施,動靜結合,在膏方中將補藥與運脾化濕、活血調氣的藥相配伍,補而不滯,既能消除補藥黏膩的弊端,又可發揮其補益的功效。

再如,膏方在調理亞健康及治療老年癡呆癥、失眠等疾病方面有獨特的療效。

膏方屬于保健產品

“既然膏方可治病,那就只吃膏方,這是第三大誤區。”衷敬柏說。膏方又叫膏滋方,是養生保健中常用的中藥劑型。膏方雖是好東西,但并不是萬能的。得了病還要根據實際病情進行相應治療。

進補膏方的適應人群是有講究的。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中老年人,大病之后處于康復期的病人,有早衰傾向,需要抗衰老的人群,以及患有慢性病,處于穩定期的人群等。

兒童進補膏方更需要“量體裁衣”。“吃膏方不是趕時髦,如果孩子平時很健康,身體各方面沒有中醫理論所指的虛或缺,就沒必要進補。”衷敬柏說。如出現反復呼吸道感染、支氣管哮喘、生長發育遲緩等情況可以補一補。現在市場上有很多秋梨膏,很多家長買來就給孩子吃,這樣是不正確的。“秋梨膏養陰清肺,適應的年齡段比較寬泛,口干、嗓子痛、干咳者可以食用,但舌苔黃厚、濕氣重的兒童就不宜吃。”另外,由于膏方多數比較滋膩,會影響消化功能,胃腸功能較弱的兒童需慎服。

鏈 接

如何自制膏方

冬令將至,膏方進補成為不少家庭的選擇。在家自制膏方的加工過程其實并不復雜,關鍵是要有時間,且做到細心、耐心。

當從醫師手中獲取膏方箋后,可以到藥房配方。膏方一般包括中藥和人參等高檔補品,阿膠等膠類,糖、蜂蜜、黑芝麻、胡桃肉等食品。配好方后,回家稍作整理歸類,然后根據步驟操作:

1.先把所有的中藥用清水清洗一翻,之后用大鍋浸漬1小時左右;

2.用常規方法煎煮中藥,一般第一次煮沸后,文火煮30分鐘,取汁。再連續反復兩次,把3次的藥汁集中在一個較大的容器中,作為一個主容器。3次煎藥完畢后,藥渣必須用紗布或木板榨干,以免藥汁浪費;

3.把人參、冬蟲夏草、西紅花等以傳統方法另煎,之后加入第一個主容器中,也可把人參、冬蟲夏草、西紅花等打成粉末,放入主容器中;

4.把阿膠、龜板膠、鱉甲膠等加入200毫升左右的黃酒,小火熬烊,之后也加入到主容器中;

5.把蜂蜜、糖、黑芝麻、胡桃肉等加入到主容器中,如果是胡桃肉、黑芝麻等固體物質,則應打成粉末;

6.待所有的膏方內容物全部進入主容器后,移至火爐上,用小火慢慢煎熬。必須是文火,邊煎熬邊用筷子調勻,不能停。如果火稍大或不去調勻,即會粘鍋、變焦。大約兩小時左右,鍋中的內容物成為半固體狀態,用筷子提取能黏附于表面,但可以慢慢掉下,此時膏方基本形成。

膏方形成后,不能急于蓋上蓋子,也不能馬上移放到膏方罐中,必須晾干。待晾干后,再移到罐中,這樣可以避免水蒸汽儲留,導致膏方變質。膏方裝入罐后,需放在陰涼干燥處,最后存放于冰箱冷凍室內。需要服用的,兩天前將其移放在冷藏室內,每次換用干凈的調匙,取出膏滋,用溫開水調服。(許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