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風靡人不迷

潘興乾 安徽省馬鞍山老年醫療保健研究所

膏方進補還沒拉開帷幕,許多相關宣傳已是頻頻亮相。每每讀來,筆者總覺得有話要說。

首先,膏方應理解為膏劑,以劑型為名,不是以藥材、功效、主治為名。屬于中醫丸、散、膏、丹、酒、露、湯、錠八種劑型之一。因此,膏方不等于就是大補膏,只是用來補益治療各種虛證的。而應根據膏方中的藥物組成來判斷,以補益藥物為主的自然叫大補膏,反之則不然,更何況膏方還有內服外用的不同。

其次,膏方的特點是既有靈活性,又有穩定性。靈活性是可因人、因時、因地、因病進行辨證選藥,靈活組合;穩定性是一劑膏方可以服用很長一段時間,少則半月,多則二三月。因此,凡符合這種治療特點的疾病,都可以選擇膏方。這樣,也拓展了我們應用膏方治病的思路,而不僅僅局限于膏方是補劑的理解。

再次,運用膏方的時間問題。筆者認為,膏方出現的原因:一是疾病的需要;二是須低溫保存的限制。現在科技發達了,只要我們有辦法保證膏方不變質,而身體狀態又適宜膏方調理,那一年四季都可以選擇膏方。

此外,運用膏方還要考慮二個重要問題。一是組方結構的穩定性,也就是說組方的偏性不可太強,既不可大補,也不可大泄,既不可大溫,也不可大寒;藥物多,更要體現君、臣、佐、使的結構。二是要有很好的療效預期,要知常達變,要能很好地預見到在運用膏方相對較長的療程中,生理、病理的變化。常見有些患者,在服用滋補膏方三五天后就出現口干鼻燥或胃中不適等現象。

最后,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吃膏方可能是一種時尚,但一定要“對證”,要找好的醫生來辦這件事。不要以為吃膏方不是治病,馬虎點沒事;其實,開膏方更要找高手。而且加工也很重要,工藝不對、藥材不對,再好的醫生也沒用。


推薦閱讀